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武汉中联或花落国药集团 多方相争国家队胜出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蔡木子 实习生蔡瑶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2日

本报讯(见习记者蔡木子 实习生蔡瑶)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众多接盘方闹出“绯闻”后,其最终归宿或将敲定。昨日,武汉国资方面人士透露,武汉中联已与国药集团达成意向。

“18日就要签约了”,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鹏向记者确认:“确实很多人竞争,但我们的合作已经确定。”

国药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至2009年营业收入已达到650亿元。而武汉中联药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其现在拥有年生产片剂16亿片、糖浆剂600万瓶、颗粒剂200余吨、胶囊剂1.2亿粒、软胶囊3亿粒、散剂1亿包的生产能力。

但作为老牌国企,中联药业却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被甩在了健民、马应龙后面。据中联曾经的大股东武汉中百出具的数据表明,2008年,武汉中联负债总额达到4418.40 万元,营业亏损2435.16 万元,净利润亏损2438.46 万元。

2009年,武汉中百以6282.49万元的价格,将中联药业42.49%的股份转让给武汉国资公司。加上本来持有的17.32%股份,国资公司总计持有中联药业59.81%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而这近六成的股份也成了“烫手山芋”。此后,谁是中联药业的下一个接盘方,一直为业界所猜测。

丝宝集团一位不具名的人士亦透露:“我们与中联大约接触了三四个月了。中联手中握有的100多个药品批号是比较难得的资源,现在一个批号的审批时间都需要3-5年。”

多方竞争之下,中联的身价已然不菲。上述丝宝人士透露,其开出的收购价格在5亿元左右。

但业内人士分析,同为“国家队”的中联、国药“配对”概率更高。记者注意到,在去年10月份,国药集团便与湖北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承诺在鄂投资50亿元。

武汉市国资委也曾表示,将加力对接央企,吸引央企的高端制造和研发转移武汉。

分享: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