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魏莱 特约记者 霍斯欧 张颜 柳直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9日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提高债务上限方案后,已走到悬崖边上的一场金融灾难暂时收住了它的脚步。危机解除,炸弹终于没有爆炸,但成了众矢之的的美国国债成了包括中国等各大“债主”的“一块心病”,这口气谁都知道只是先松了这么一小下而已。“美国国债曾是一杯好酒,但现在不能喝的太多。”日本媒体曾这样调侃。对习惯了“举新债还旧债”的美国来说,“债务经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抛出的“美元债务圈套”让“债主”的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了水漂。美国人可能会“装傻”,你们为什么买这么多美国国债?的确如此,美元国债是美国的国债,但相关的问题却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问题。持有大量美元国债,是中日英等各国“债主”国民的财富,还是国家负担?如何积极地规避风险,防止“被套”,不成为美国国债的金融人质?恐怕这些是全球都在思考,又有点“无奈”的问题。
美债闹剧后谁还靠得住?
一场美国政客上演的美债闹剧之后,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3日率先给美国信用亮了“黄牌”。大公国际董事长关键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解释说,美元债务的中长期状况依然令人堪忧。
日本和英国是美国的另外两个大“债主”。按照这两国媒体的算法,日本人均持有7000多美元美国国债,英国是人均4757美元。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英国老百姓到死也拿不到这笔钱。英国《每日邮报》3日说,“美元靠不住,英镑就悬了,因为英国也是美国的大债主,下一张倒下去的多米诺骨牌就是非欧元区国家———英国,因为布鲁塞尔是不会真心出手相救的”。
日本历来是美国国债的主要“忠实购买者”,从日本经济黄金时期到“失去的十年”,日本一直握有“美国最大债主”的称号,直到在中国近年来大量增持美元资产,才“屈居第二”。拥有美国债券的日本机构多为私人投资部门、企业甚至个人,那些被称为“渡边夫人”的日本女性个人投资者曾是美元资产的忠实买主。日本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2010年曾说,日本私人投资者过去对美元有一种“迷恋”,坚信美元债券是“不会贬值的金券”,是“结合信誉、安全和收益等特质的优良资产”。当然,这种看法开始改变。此外,日本大量增持美国债券很多时候也是“情非得已”。日本《亚洲商务》杂志认为,日本手中的不良美元资产是一种不能逆转的历史遗产,而且,它很大程度上是美日政治关系的“见证物”,因而也不能随意扔掉,日本只能吃“硬亏”。日本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阿德7月分析说,日本的美债持有者短期内“根本不能抛出美债”,只能不断增持,原因在于汇率和通缩两个因素。如果日本人想大量抛出美元,就要承担日元升值的风险,这将使得日本经济复苏的努力毁于一旦。
俄罗斯也不是旁观者。俄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戈林皮尔格表示,美国在玩“货币游戏”,为避免危险,俄应当放弃投资美国国债,这是不被美国绑架的最好办法。不过,俄《商业咨询日报》3日说,在俄总理普京严厉批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后,美国依旧认为,中俄等国“不得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如果不持有美国国债,中国能持有其他什么资产?”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说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困惑。谁都知道,其他资产类别没有美国国债的深度和流动性,而欧洲的债务问题比美国一点都不轻。
美国《华尔街日报》3日报道说,美债遭冷落后,澳加等国国债受热捧。但实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巨债也给全球带来不安全感。以法国为例,法国国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5%,到今年第一季度已人均负债2.53万欧元,创了新的纪录。当这些国家想靠开源节流来对抗债务风险时,民众为保住原有的福利,如薪水、养老金等,又会强烈反对,以示威罢工相抗。当美债、欧债和日债都让人不放心的时候,韩国媒体乐观地认为,债券投资的重要卖点是投资对象国的财政健全性,“从这一点上看,除韩国外就没有别的地方了”。从7月开始,海外购买韩国国债的数额猛增。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