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8日
全球经济“2012”魔咒:重回1937?
——十二五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系列之四
黑天鹅并不黑,因为就其100%的“存在性”而言,黑天鹅的“被发现”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小概率事件的莫名惊诧,往往让市场忽视了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逻辑。形势的逆转、风险的积聚、危机的抬头,这一切的发生似乎很突然,看上去则像是无奈的偶然,但就本质而言,却是潜在的必然。如果把视角拉远,我们现在所处的2011可能只是一个危机的“中转站”,从2007到2010,我们走过次贷危机、市场危机、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站在2011年中的十字路口,我们赫然发现,刚刚到来的复苏盛宴还没到高潮就已然被人莫名偷走了狂欢的酒杯。曾经值得信赖的美国国债突然被推到了技术性违约的风口浪尖,曾经令人艳羡的美国经济突然变得暗淡无光,曾经固若金汤的欧洲货币区突然变得貌合神离,曾经美轮美奂的新兴市场则突然变得暗礁潜藏。
形势突变的背后,有怎样的一种逻辑,又有怎样的一种必然?在笔者看来,危机的性质演化和重心转移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结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理论解释和现实观察的实践经验,笔者将危机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市场危机、增长危机、债务危机和复合危机。货币危机对应着货币秩序的崩坏、物价形势的恶化和货币变量的巨变;银行危机对应着流动性的枯竭、信用制度的裂化和银行体系的滑坡;市场危机对应着预期系统的紊乱、市场心理的崩盘和恐慌情绪的充斥;增长危机对应着经济衰退的侵袭、自然水平的下降和就业形势的恶化;债务危机对应着主权风险的徒增、发债过程的受阻和财政巩固的缺失;复合危机则对应着以上数种甚至全部危机的同时并存与效应叠加。从历史来看,市场经历过很多次单一性质的危机,却很少邂逅综合性的危机,这也是“大萧条”如此让人刻骨铭心的真正原因;从现实来看,2007至今的危机演化勾勒出“银行危机到市场危机、到经济危机、到债务危机”的主线,并于内在逻辑的支配下朝新的方向继续演化。那么,在美国债务上限提升、技术违约警报业已解除的当下,危机的下一站在哪?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