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维罗妮卡·赫朴·海莉: 后危机时代亟需打造新一代银行家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东方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5日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虽已渐渐平息,但它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余波至今仍没完全消除。反思这场席卷西方的危机,教训无疑是惨痛而深刻的,加强银行业外部监管已成为共识。

  但是仅仅加强外部监管是不够的,加强银行内部特别是董事会层面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机制同等重要。只有双管齐下,才有可能防范新一轮危机的发生。

  许多英国的金融机构经常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他们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但当这些报告摆在董事会的桌上时,银行家们往往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和现状,在最为基本的风险监管任务上,管理层失职了。当中高层管理者对高层的冒险行为和举动提出警示的时候,他们往往被排斥为异己。而如果这一警示是由某位高层提出,这个人就会被列为不受欢迎的团队成员。

  正如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所言,银行往往认为自身“太重要而不能倒”。基于这些原因,银行家们往往在业务发展中过于冒险,甚至鼓励员工冒险。比如,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首席执行官鲍勃·戴蒙德(BobDiamond)一直在鼓励巴克莱员工多冒险,以便获得高额奖金,而且认为巴克莱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冒险不足。

  金融体系近年来由于扩张迅速,自身过于庞大纷杂,官僚主义滋生。许多基层员工和中低层管理者往往可以较早了解到放贷中的违规或高风险行为,本应可以较早进行风险预警,防患于未然。但这些信息无法有效地传递到高层。

  对此,银行业急需进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目前银行业过多关注于自上而下的沟通。为了防范风险,在危机爆发初期扼杀危机的苗头,银行家们需要多花时间去倾听中低层员工的想法。这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尽管中国银行业受西方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但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壮大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接轨,中国银行业的高层们也需要从危机中反思,改变管理方式,提高风险意识和管控能力。

  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前不久在巴黎发布的一份银行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银行业经济体,比普华永道此前的预期提前了20年。

  但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未来国内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报告指出部分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快速扩张,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经营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而近年来很多国内银行也加快了海外扩张和并购的步伐,在创造更多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带了很多潜在的风险。中国央行在报告中指出,银行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过于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

  “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包括中国银行业,急需打造新一代的银行家。除了必要的能力、道德观和使命感以外,新一代的银行家需要有能力在银行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发展目标之间找到平衡。

  (东方)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