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程行欢 曾颂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银行这样做,是为了避开利率上限的控制,“用管理费的方式可以有效突破基准利率4倍”
银行手续费再起波澜。
昨日,有消息称,为了提高收入,银行发放的“低息”无抵押小额贷款,涉嫌绕过监管收取风险管理费。但对于利改费成为小额贷款的一种通行做法,有银行向记者表示,已经履行过报备手续,原则上是允许的。
个贷普遍征收管理费
“3年期12万。我看到这家银行的广告说利率低才去办的。但银行告知除了收取7.6%的利息,还要每月收0.69%资产管理费,加起来年利率要15%以上了。这是否违规呢?是否绕开监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昨天,在微薄上有人这样请教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对此,郭田勇在微博上回复:“圈内人都知道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依靠‘变戏法’。但对公众来说,收取管理费要提前告知,也不能用低利率等带有误导性的字眼。”对此,羊城晚报记者昨天走访了发放无抵押小额贷款产品的平安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发现征收管理费是普遍现象,但基本上都会明确告知。
以平安银行的小额贷款为例,非企业主个人贷款年息按照银行一年基准利率上调20%,即7.98%,再加上每个月的管理费率0.49%,一年下来利率为10.13%。对于属于私营企业主,这一类的贷款利率也相应水涨船高。年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调50%,即9.84%,账户管理费率为0.89%,并且仅限于一年期贷款。以10万元为例,月还本付息为3219元,每月账户管理费为890元,一年下来仅管理费就要10680元。
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费用。平安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提取风险管理费是无抵押贷款的特点。不过,最终的费用还和两个因素相关。一是银行基准利率,一旦基准利率有所调整,贷款利率也随之按季度调整;另一因素是客户要求提前还款。如果提前还款,必须一次性还清,此外另加收剩余本金的5%作为违约金。
利率不高成本却不低
7.98%的年利率看上去并不高,不过,这并非是最后的融资成本。
平安方面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管理费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是覆盖到银行的运营成本,因此,对于这样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方式管理成本要高很多,也容易出现不良资产,设定的利率甚至要高出房产贷款。据平安方面透露,0.49%的管理费与同业银行相比,不是很高。
花旗银行方面,负责人称账户管理费用的比例是本金的0.49%,按月收取。而东亚银行的廖先生称账户管理费用比例是0.24%,也是按月收取。以10万元贷款额来计算,一年期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加起来,每个月要还8818元。账户管理费每月230元,一年为2760元。渣打银行则价格较高,管理费是0.69%,年息在7.9%-9.9%之间波动。“这一成本的确定是资金成本、营运成本、市场竞争情况和服务成本四个方面来确定的。”渣打方面表示,此类收费属于《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市场调节价格。正式生效前,渣打已按照法规要求向监管机构进行备案。
在这笔手续费的收取依据上,平安方面表示,虽然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平安已经按照业务必须报备的规定,履行了报备手续呈交给管理部门,“至少管理部门是不反对的。”
对于管理费的收取是否涉嫌捆绑收费,平安银行表示,“还是第一次听说。”
“利改费”没有明确禁止
昨日有媒体就此情况向广东银监局咨询,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贷款另外收取资产管理费用肯定是违规的。
“贷款除了利息以外,银行按规定是不应该收取其他费用的。”该负责人表示。不过,一位熟悉监管流程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主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收费的监管,都依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里没有禁止的,原则上就允许收;如果设立收费项目,就必须要提供相应服务。”
而该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不得对贷款业务收费,银行收费也一直不透明,规定不是很清晰。但银行不会集体犯规,肯定是研究过不会明确违规的。银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利率上限的控制,“用管理费的方式可以有效突破基准利率4倍。”
另外,除了利息收入考核外,银行还要满足中间业务收入等综合考核。中间费用是考核银行的经营能力,也会影响银行的综合税费,所以银行很多时候愿意做“利改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