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李丽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吹响了我市金融“牵手”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号角——
“短板”
总量快速增长 占比还是较低
自2007年我市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新增试点城市以来,全市文化产业正由探索起步开始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先后打造了一批如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暨首届中国(赣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首届中国(赣州)地方戏展演、“红孩子”少儿艺术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拍摄了《赣南之恋》、《兴国,兴国!》、《红色摇篮》等一批口碑以及市场不错的影视作品,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文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
然而文化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如何催生其样本的“蝴蝶效应”,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促成赣州文化产业呈现“龙头”劲舞,多元融合的发展局面,使赣州文化产业既有“看头”,又有“赚头”,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7月19日,在全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赣州文化产业观念逐步增强,文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8.54亿元,增加值24.2亿元,占全市GDP的2.58%;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94.36亿元,增加值30.59亿元,比全市GDP增速高出12.8%,占全市GDP的2.78%。
但我市文化产业仍然欠发达,与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普遍存在文化企业规模小、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保品不足、无形资产价值不易确定等问题,导致银行不敢轻易放贷,文化产业获得金融支持远远不够,融资难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使资本优势与资源优势的成功对接,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信号”
金融达成共识 支持文化产业
“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达成了共识,已上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全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中心支行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市金融业将围绕我市建立区域性新闻传媒、影视制作、印刷出版、文化旅游、演艺、会展、创意等中心,扶持报刊传媒业、影视制作业、印刷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创意动漫业、艺术培训业等重点产业发展。
此外,该负责人还介绍说,具体在信贷管理上还将推出一些策应措施,加大倾斜文化产业信贷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完善利率定价和还款机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培育文化产业信贷营销的专业团队。
“牵手”
文化产业银企对接 签约授信4亿多元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释放出加大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的信号不久后,就传来利好消息。7月25日,全市文化产业银企举行了对接签约仪式,全市19个文化产业项目与13家银行进行现场授信签约,签约金额达4.297亿元。
在签约仪式上,银行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银行业将满足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信贷需求,支持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融资平台,建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推出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银行业将创新制度,推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管理,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还将引导多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增强金融支持的辐射效应,扶持发展报刊传媒业和影视制作业,大倾斜文化产业信贷资源配置,强化保障,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完善授信模式,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
“蝶变”
“短板”变“跳板” 任重而道远
资本市场一小步,文化产业一大步。市场化运作,各种资本的注入,是我市在当前情况下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的一条新路。在此过程中,如何让银企对接催生出美丽的“蝶变”,体现为一种发展接力、一种延续传承,任重而道远。
有关数据表明,赣州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上升,这块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将吸引更多资本的介入。
业内人士称,除政府投资外,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创新业态,研究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以吸引更多元的资本参与文化资源开发。
长远规划、长期投资、长久回报是文化市场的特征。专家建议,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从投入到回报的过程较长,投资者必须有敏锐的眼光、长久的耐心和对文化的热心,只有这样,文化产业和投资者才会实现双赢,资本优势与资源优势才能成功对接,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必须打破传统的、结构单一的文化产品体系,激活各种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中加大“赣州创造”力度。而要做到这些,各种资本的介入,是支撑,是保障,更是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必然路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