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胡海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1日
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不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提高人民币汇率,而是继续以较低的人民币汇率,促进出口、就业和经济的繁荣。而要解决由此造成人民币投放过多所造成的通胀问题,则可以用回收流动性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意见的隐含前提是,央行收回流动性的能力是无限的,但笔者认为,实际上央行承受不起越来越高的收回流动性的成本。
确实,控制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幅度,可以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总需求、就业和经济繁荣。允许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顺差消失,总需求减少,企业可能倒闭,失业会增加,甚至社会也会震荡。但实际上,不让人民币升值的代价也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甚至还不如让人民币升值。因为不让人民币升值,就使外汇储备规模越来越大,带动人民币发行会越来越多,通胀压力越来越大。
为缓解通胀压力,央行只能收回过多的流动性,到目前为止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尽管,监管层说准备金率的提高没有上限,但实际上,这只能表达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决心,却未必符合学理的判断。因为,准备金率不可能高过100%,否则,商业银行就完全没有可以运作的资金。甚至准备金率不能超过30%,因为这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捉襟见肘,绝大部分企业得不到资金融通。所以准备金率越高,进一步提高的代价越大。
此外,央票的发行也越来越困难,至今央票发行流标不止4—5次。尽管,我国可以采取行政手段,促使商业银行买入央票,但是,这样的操作具有不可持续性。于是,央行只能提高央票的收益率,用市场手段促使商业银行购买央票。这就会从两个方面提高市场利率,一是央票发得越多,商业银行头寸就会越紧。二是央票收益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参照,会直接提高市场利率。两种力量的交汇,势必抬高市场的融资成本,促使实际利率趋于上升。尽管央行可以让它管控的利率不予上升,但同业拆借、民间借贷的成本会脱离央行管控利率的轨道。2011年6月底理财产品的隔夜借贷年利率达到360厘,7月中旬“钱荒”愈演愈烈,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飚升。最后,央行只能追认市场利率的上升,调整自己的管控利率。2011年上半年,央行连续三次提高利率,这种调控的力度和密度前所未有,势必会促使利率水平进一步整体上扬。
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小企业很难借到资金,或好不容易借到资金,但成本高到不堪承受的地步,于是中小企业相继破产倒闭,市场低迷,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可见,控制汇率,提高利率的结果,与听任汇率上升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差不多。而且,控制汇率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人民币越发越多。即便央行能够用央票将其全部收回(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它也没有消失,而只是停留在央行的账上,而且最终要还本付息。
需要指出的是,发央票与发国债有根本的不同,发国债也要还,但是,还国债的钱来自税收,税收是流通中的货币。所以央行买国债发货币,到财政征税偿还国债时,央行的国债持有和货币发行都消失,这就决定了发国债的货币收回有退出机制,不会有货币的无限积累增加。发央票收回货币的情况却有根本不同,央行没有其他偿还的资金来源,所以只能发新币还旧债。于是,央票越发越多,就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应减少,挂在央行账上的资金却越来越多,这些退出流通的货币最终还要进入流通。央行的账户就变成了资金的堰塞湖,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停留在央行的人民币势必喷瀑溢出。此时央行要把它们收拢回来,难度会越来越大,一不小心操作失当,非常可能冲垮已有的防范堤坝。且一旦这些资金去追逐其他金融资产,则一定会将金融市场搞得人仰马翻。
可见,只要坚持买外汇发人民币,收回流动性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最后一定会走到尽头,收回流动性的政策势必实施不下去。所以,与其让实体经济承受同样的代价,被动地让人民币发得太多导致通胀再来解决,并且越来越解决不了,不如承受短期的阵痛,在源头上不让货币供给太多。这就需要改变人民币发行方式,切断人民币发行与外汇储备的关联。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