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31日
“庄家”在A股市场是一股神秘而又常见的力量,它备受诅咒,又备受“推崇”。“跟庄”、“追随主力”依然是散户投资者最为流行的股票“投资策略”之一,众多的股评文章也热衷于分析“主力资金”的动向。
“庄家”似乎无处不在又难觅踪影,但他们的面纱也并非不能揭开。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鲁桂华在一份学术报告中用学术手段来“识别”庄股,并揭示了庄家坐庄的四大手段:盈余管理、公司重组、股票股利和分析师荐股。
这项研究证明:庄股具有显著更高的操控性应计(操纵应收、应付或预收、预付等应计项目),即庄家与上市公司存在合谋坐庄的可能;同时有庄的概率越高,该股票被分析师推荐的概率就越高,这表明分析师与庄家存在合谋的可能。
鲁桂华选取了44个被有关部门基于证券操纵理由处罚的股票和30只可推断为庄家资金链断裂而连续跌停的股票作为庄股样本,他发现:两市庄股具有显著高的户均持股数、流通股比率和显著低的流通股数量,沪市庄股具有显著高的股权集中度,深市庄股具有显著高的大户持股比率。
坐庄行为的严重后果是,第一扰乱股票价格对基本面的反映,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第二恶性的财富再分配:用持股集中度位于两市最高的25%(或10%)作为庄股衡量的标准,发现2004年至2007年间,庄家从散户处转移财富数量达3271(或2888)亿元。
坐庄第一式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就是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
鲁桂华表示,盈余管理的方式包括:会计方法的选择或会计方法的变更,安排真实的交易,操纵应收、应付或预收、预付等应计项目等。如果通过盈余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通过盈余管理提高的盈余水平又与股票价格正相关,那么庄家操纵行为就有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相互串通了。
鲁桂华发现,从净资产报酬率的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间,有近2/3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从总资产报酬率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间,有近半数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鲁桂华注意到,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非操控性应计和每股操控性应计,都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市场对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操控性应计——进行了定价。
如果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坐庄,那么他们可以直接进行盈余管理以策应股票价格的上升。如果庄家不是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庄家有可能和上市公司串谋,以盈余管理推动股票价格的上升。
坐庄第二式
公司重组
庄家会充分利用公司重组谋利,而且坐庄动机会影响上市公司重组业绩的改善。
一般情况下,业绩相对较差的公司才需要进行报表重组,对会计报表的改善导致重组当年业绩上升,同时,炒作业绩相对较低的公司的股票,可以降低庄家的建仓成本,但庄家也需要利好消息来诱导后续行情,因此重组当年业绩趋于上升。
但是,鲁桂华认为,坐庄的丰厚获利,必然弱化了坐庄者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以获利的动机,因而坐庄重组也未必能持续提高公司业绩,重组后业绩下降并且再次弱于行业平均水平是可能的。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沪市户均持股数超过两市公司户均持股数的90%或75%分位点的公司(即持股集中度最高的10%或25%的公司),这一事实发生的次年具有显著高的重组概率,即沪市公司有庄的概率越高、重组概率也越高,但对于深市,鲁桂华的实证研究“无法拒绝深市坐庄行为独立于重组行为的假设”。
实证证据表明,报表重组动机显著存在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坐庄重组动机显著地存在于沪市上市公司中,重组并没有显著提升重组公司的财务业绩;由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重组并不会持续地改进公司业绩,因此重组后三年,存在坐庄现象的重组公司业绩迅速滑坡的事实也是成立的。
“重组诱导行情,行情保证庄家在二级市场上获利丰厚,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动机自然就不足了。”鲁桂华认为,坐庄行为,不仅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而且还导致上市公司质量的退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