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勇 郑荣林 作者: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 |
专家们在宋城墙考察。本报记者梁振堂摄
厌倦了千城一面的人们在赣州能够释怀——这里有3000多米的赣州宋代城墙和数以万计的铭文城砖,国内罕见;
这里有至今仍在沿用的宋代地下福寿沟排水系统,可称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里还有保存较好的骑楼街市、古巷街区,以及郁孤台、八境台、古浮桥等众多宋代古迹……
老祖宗其实给每座城市都留下了珍宝,但不是每座城市都像赣州这样尊重老祖宗,善待珍宝。7月21日,“2011大城崛起”大型新闻考察活动的专家们在赣州触摸到了珍宝,更感受到了赣州传承珍宝的一贯决心与态度。
面江而立的赣州宋城墙,始建于东晋,时为夯筑土城,从北宋嘉祐年间开始逐段用砖石修建而成,现存宋代砖城墙长3676米,是我国保留至今的唯一宋代砖城墙,比西安明代城墙和北京故宫城墙早300多年。专家们漫步在古朴蜿蜒的城上,只见城外一江清流,远处山乡田舍烟云缥缈,近处街坊店铺鳞次栉比,犹如置身一幅美丽的《清明上河图》之中。
一条200多米长的老街,将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融合,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这就是灶儿巷——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灶儿巷靠近贡江建春门码头,是古虔州最繁华的地段,飞檐、花楣、雕窗……让人看到了“宋代全国36大城市之一”的辉煌。
看到了历史名城之美,专家们也听到了美的背后的故事:
“国际商城”改造工程是个经济效益很好的项目,都已红红火火地开工建设,但它离古城墙最近处只有3.5米,且形式、风格、色调等与古城墙极不协调,破坏了古城墙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为此,赣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停建,为此耗费近6000万元。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城市建设的前提,赣州老城区内的每一处建筑、古井等,都由文保部门进行了登记,记录。在赣州饭店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一批当年修筑赣州城墙用的明代青砖。文物部门获知后,将这些古城砖陆续清理出来,以作将来修理古城墙之用。这些被称为铭文砖的城墙砖,记录着官名、朝代、匠名等信息,对赣州市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所看所听,让专家们对赣州尊重历史和文化的精神十分敬佩。江西财大科研处处长严武教授说,当别的城市大拆大建,以“新建筑”为美时,赣州市却静静地把古迹保护起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更是对城市精神的呵护。高楼少了,可以再造,而以古迹为传承的文化没了,却永远无法弥补。与其他城市相比,赣州摆脱了千城一面的困扰,不仅在城市品位上能够傲然而立,在旅游上能够先声夺人,而且能让全体市民有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满足感,这是赣州大城崛起的精神内核,能够提供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
“请专家组来给我们把把脉,传经送宝”
本报记者刘勇郑荣林
7月21日,“2011大城崛起”大型新闻考察活动赣州之行进入第三天。三天来,精彩活动加智力盛宴,吸引了各方目光。本地新闻媒体全力聚集,一些开始没列入考察范围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专家组前去考察,把脉发展,传经送宝。
活动受到赣州本地媒体的关注,赣南日报、赣州电台、赣州电视台及赣州晚报等本地新闻媒体每天都派出记者贴身采访,实时报道活动进程。7月20日,各媒体更是对考察专家组组长、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联合专访,就赣州大城崛起的比较优势、发展态势、前景与未来进行了全面交流。
精彩的活动引来不少“粉丝”。章贡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温江涛分管工业,在推进园区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思考,今年6月,章贡区水西有色冶金基地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全省第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当他听说“2011大城崛起”活动拥有豪华的专家组阵容时,很是兴奋,表示:“如此多学科、高水平、国际视野的专家,专门去请都请不来。”便盛情邀请考察团前往园区调研、考察、传经送宝。于是,7月20日,本不在计划之列的水西有色冶金基地被临时加入了行程。
每天考察之后,有关方面都安排一个座谈会,专家们与当地官员、学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一场场思想的盛宴因为精彩纷呈,每次都要严重超时,大家都“加班”研讨。像7月20日,座谈会在赣州市文广局召开,文化、建设、财政、发改委等部门都来人参加,就城市文化传承与专家们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不知不觉,原定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开到了3个多小时,将近19时才结束。步出办公大楼时,专家们和与会者成了最后一批下班的人。
历史文脉的延续是大城崛起的灵魂
![]() |
江西财大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胡援成
城市是有“生命”的,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和骨架,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神。大城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大产业和地理空间,更需要有敬畏历史的心态,这是特大城市风范、根基所在。
做强经济、改善城市面貌和民生,是城市发展的大事,但是,不能急功近利地切断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不少城市在高速发展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千城一面,“罗马柱”、椰子树同时在许多城市出现。而一些历史建筑成了“危房”或“老旧”的代名词,因此被人为拆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城市因此失去的不仅是个性,更是自身独有的文化灵魂。
彰显城市个性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摩天轮,这些只能改变城市外貌,而城市文化则需要千百年的积淀。实际上,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等,是赣州先民留给赣州的宝贵财富,也是赣州走向特大城市的独特优势,大量保留下来的“宋元素”,让城市达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赣州在大城崛起的过程,很好地处理好了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古城墙、灶儿巷、慈云塔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宋代时期城市格局和肌理的延续,也给其他城市一个很好的示范: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是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的反义词。城市特色文化,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资源,可以促进以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