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灾害风险预防:企业的“必做功课”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当这些灾难性的词汇频繁见诸报端,人们开始直面自然灾害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近日,记者采访了全球最大保险经纪公司达信(Marsh)的中国区副总裁熊耀华、万红平,就灾害风险、灾害投保及理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上海证券报》:在自然灾害面前,企业主要有哪些风险?

  熊耀华:对于企业来说,自然灾害不仅带来直接的财产损失,也会造成生产设备、房屋建筑和库存方面的损失,并因为营业中断造成间接损失。

  研究表明,对于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自然灾害,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因素是其营业中断情况,而非财产损坏状况。因为营业中断不仅仅是停业几天的损失,而是连续性的损失,恢复营业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快速恢复生产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出现营业中断并蒙受持续损失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以日本地震为例,除最显而易见的财产损失,日本地震还导致许多企业出现了供应链危机,并由日本迅速蔓延至全球。其中,以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以及电器行业受到的供应链危机最为严重。

  《上海证券报》:如何通过保险化解风险?

  万红平:针对直接财产损失,企业可通过投保财产一切险来加以规避。而对后者,企业则可以通过投保营业中断险来转移风险。

  在日本大地震之后,因为日方供应商停产或减产,国内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和IT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供应链中断导致了连带的营业中断损失,仅我们一家,就接到10单左右的索赔报案,损失金额至今还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仅今年日本大地震,保险业承担的损失就约合390亿美元,已经超过2010年全球保险业自然灾害理赔的总额。

  《上海证券报》:自然灾害频发,国内企业目前的投保意识如何?

  万红平:从险种上看,许多企业已经形成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嫁自然灾害风险的意识。不过,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国内企业在投保险种方面得了“偏食症”。以达信中国的业务结构为例,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都愿意为财产直接损失投保财产一切险,但只有10%左右的企业愿意投保营业中断险,转嫁利润持续损失的风险。

  事实上,作为财产险中的一款附加险,营业中断险在国内很多保险公司都有相关产品。不过,在日本地震前后,保险公司对承保营业中断保险的态度,已经从之前的免费提供保障变为严格掌控承保条件。企业要投保营业中断险,还需要在保单中详细列明供应商的名称和所在的地域范围。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