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工业 >> 正文内容

大产业大跨越 赣州大城崛起的发动机

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砖头厚的铜板“拉”出18微米厚的铜箔,粗糙的稀土能够制造出荧光粉,发出神奇的光……7月20日,围绕产业支撑城市发展,“2011大城崛起”大型新闻考察活动的专家们考察了赣州开发区、赣州市水西有色冶金基地。他们见证了高科技工业带来的神奇,更透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生机蓬勃的工业园区,触摸到了赣州经济发展的脉动,感受到了赣州大城崛起的信心与底气。

    从白纸到蓝图,一年时间搬来一个大产业

    在赣州逸豪实业有限公司,专家们在被反复要求不能拍照、摄像的前提下,才进入生产车间,但走进去才发现,所谓的生产车间只是机器的地下厂房,专家们想进一步参观成品生产车间时,却吃了“闭门羹”,但专家们没有一点不快,反而感到欣慰。

    赣州逸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高档电解铜箔及400万平方米覆铜板,技术世界领先,能生产出9至18微米的铜箔,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新型材料。由于许多技术都是自主研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所以为防止“泄密”,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在厂房里拍照、摄影。同时,公司成品生产车间无尘标准比药厂还要严格,一粒头发丝细的微尘都能让产品不合格,外人因此不能进入。

    最后,在公司的监控画面里,专家们见证了砖头厚的铜板被制成只有18微米厚铜箔的全过程。

    赣州逸豪实业有限公司所处的赣州市水西有色冶金基地在6月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复,是全省第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从去年4月起,基地从电子电器产业的基础行业PCB(印刷线路板)入手,拉开了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序幕。如今已成功引进10余个新型电子材料项目落户,项目总投资46亿元,形成了从铜箔到覆铜板,从配套工艺到成品的产业链条,达产后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

    “这种从一开始就端来一条产业链的做法极具发展智慧。”江西财大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镇说:“一般而言,做产业链都是先有龙头企业,再为其配上下游,时间跨度长,不利于统筹。而把一条产业链直接引入,在规划中就能前瞻性地配置、优化资源。”

    从粗犷到精细,卖资源转变为了卖高附加值的科技

    土能不能发光?答案是能。借助科技的力量,稀土能够变身荧光粉发出神奇的光。

    在赣州科明高技术有限公司,专家们见到了由稀土生产的绿粉、蓝粉、红粉,通过不同的比例,“配制”成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纷,它们是新型节能灯的重要原料。

    科技是那么的神奇,过去照明经常用钨丝进行发光,耗电量很大,因为钨丝的能量转化率只有6%~8%,而用稀土发光材料制成的灯管,其发光效率能达到20%。和一般卤粉制造的节能灯比,稀土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更长,发光效果更好,消耗能源更低。

    赣州市是稀土王国,以前,稀土产业走的都是粗放型之路,“金子卖出了土价”,但近些年来,以科技为翼,赣州市大力发展稀土精深加工,根据赣州“十二五”规划,赣州将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全国知名的稀土发光材料和绿色光源基地、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基地。

    “现代工业背景下,产业要做大做强,科技含量是根本。”江西财大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昌南教授说:“稀土产业30多年的发展史、跨越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而赣州在发展中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在科技的助力下,资源优势能变成强大的产业优势。”

    从沿海到内地,紧邻珠三角,尽显产业承接优势

    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有限公司是我省和赣州市的重点企业,现有员工1万多人,年产高中档女鞋800万双,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欧洲。在这里,专家们见识了一家企业怎样才能做到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必要的东西,实现材料、人力、时间、能量等资源没有无谓消耗。鞋城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丰田式生产管理,相比普通生产车间,丰田式车间生产效率可提高20%至30%,在线库存可降低60%,交货时间可提前70%。

    总部在东莞的华坚国际股份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2002年落户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已经实现出口9250万美元,纳税4247万元。公司总投资3.5亿元、占地510亩的二期工程已经进行了试生产,达产后用工量可达到2.5万人。如今,这家属于较早从珠三角搬迁来的企业,已经成为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典范,它越来越多的“老乡”正在追逐着它的脚步。

    在华坚鞋城所在的赣州开发区另一角,一个庞大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已经搭建完毕。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可容纳企业1000家的赣州香港工业园已经成为香港及珠三角产业转移、拓展升级的重要承接基地。首期11.4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已有400多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完全建成后,预计承接企业1000家,企业固定资产投入900亿元,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3100亿元,年税收150亿元。

    江西财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始发教授说,地处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辐射区域,邻近港澳,赣州是东南沿海地区通往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以往不同的是,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抛弃了那些低投入、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的企业,而是把目光盯在机械制造、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方面,而且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进入了一个在产业方面更容易与沿海产业对接的良性循环轨道。

    大城崛起,要有大产业支撑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教授 廖进球

    产业是大城崛起的经济之本,没有产业支撑,大城崛起就如“无本之木”。

    区域经济发展,要有领头羊带动。赣州的国土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00万,仅仅依靠一两个节点县崛起并不够,只有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增强,才能作为一个“发动机”带动全局。

    打造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至少在GDP、财政收入、人口等指标上要占区域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显然,赣州市本级目前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那么靠什么来实现?必须要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作支撑。

    产业也是大城崛起的民生之本,没有产业支撑,再大的城市也如“无源之水”。

    无论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还是打造特大城市,人口集聚是第一要务。城市扩大了,容纳人口的能力具备了,但这么多人口进城了,要就业、要吃饭、要就医、要上学……这些都事关民生,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只有依赖产业的拉动,让“新市民”有工作、有收入,才能安居乐业,否则,再大的城市都“有气而无力”。

    打造特大城市还需要培育多个核心产业,如果仅依赖工业,也只能是“独木难支”。

    大力进行招商选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目前做大城市经济总量、增强经济辐射能力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一座特大城市要成为区域内的产业中心。但是,这个产业中心并不仅仅指工业,还应该是文化、金融、商贸、物流的中心,现在特大城市应该是一个由多个中心构成的“全功能综合体”。只有做大了产业,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商贸、物流等相关行业进入,反之,这些相关行业又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如果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金融机构自然而然就会随之而来,企业获得资金就能加快发展。

    因此,大城崛起是大产业发展的载体,大产业是大城崛起的支撑。

    我们看到,赣州在推进特大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大产业的打造。在产业引进过程中,立足自身优势与“无中生有”并进,以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为方向招商,突出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高税收项目招商。今后,还要在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抢占先机,要在核心大企业方面培育领头羊,要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方面激发经济活力。

    (记者 刘 勇 郑荣林)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刘 勇 郑荣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