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黄振文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物价走势牵动人心,关系全局。今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过去两年应对金融危机释放的大量货币转化为通胀隐患,加上气候灾情影响、成本上升、人力费用增加等诸多因素,导致国内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并在5月份创下34个月来CPI涨幅新高。
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调控物价的有力措施作用下,价格总水平虽呈曲线上升,但物价涨幅仍控制在4%的调控目标之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涨幅,并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处于物价涨幅最低的位置。
一、价格总水平运行情况
1—5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环比涨幅(与上月比)分别为1.0%、0.7%、-0.4%、0.8%、0.6%,累计平均上涨0.54%;同比涨幅(与上年同月比)分别是3.4%、3.9%、3.4%、3.9%、4.1%,累计平均上涨3.7%,与今年物价控制目标4%以内,还存在0.3个百分点的空间。
我市CPI同比涨幅呈三大特点:一是价格总水平运行轨迹呈波浪式曲线上涨态势,涨幅忽上忽下,总趋势向上。二是同比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5月全国平均上涨5.2%,我市低1.5个百分点;全省平均上涨4.9%,我市低1.2个百分点。三是食品和居住价格过快上涨,成为助推我市CPI攀升的动力源头。据统计,1—5月我市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4%,对CPI上涨的“贡献”达六成以上;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0%,是造成物价上涨过快的另一重要因素。
从我市今年物价涨幅最高的5月份统计资料分析,构成居民消费的大类同比价格指数,呈“六涨两跌”格局。价格上涨的是:食品类上涨11.4%、居住类上涨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烟酒类上涨0.7%;价格下降的两类为:衣着类下降3.3%、交通和通讯下降1.2%。八大类环比价格指数,为“六升两持平”态势。价格上升的是:食品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0.4%、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用品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烟酒类上涨0.7%;价格持平的两类是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二、价格上涨特点及动因
虽然我市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并非代表大多数居民消费品价位低。由于我市多数价格走高先行一步,致使CPI计算基数高,涨幅相对偏低。分析价格涨势明显的品种,有下列特点:
1.蔬菜价格先涨后跌。年初,因遭受低温雨雪冰冻袭击,蔬菜生长、运输受阻,菜价急骤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上涨9.7%、2月份上涨20.8%。据市物价局监测的14个常规蔬菜(含反季节蔬菜品种)每500克平均零售价最高达3.10元,其中青尖椒每500克一度涨至6.30元、长豆角6.00元、西红柿3.8元,本地产叶类菜也超过3元。进入3月以后,由于气温回暖,大量蔬菜集中上市,山东和河南等地出现“菜贱伤农”现象,我市蔬菜价格随之快速回落。与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蔬菜上涨2.1%、4月份下降2.9%、5月份下降2.5%,14个常规蔬菜(含反季节蔬菜)品种,每500克平均价跌至1.80元,与今年最高价相比下跌41.9%,其中青尖椒跌至每500克1.5元、长豆角和西红柿分别跌至1.20元,本地叶类菜再显“一元”菜价。目前,我市蔬菜价格保持稳中趋降、正常合理水平,并彰显市政府落实菜篮子首长负责制,近期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万余亩,提升10个百分点的蔬菜自给率,建立“农超对接”平价蔬菜直销点等措施已初见成效。
2.猪肉价格逆向飙升。去年上半年,我市曾出现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肉价暴跌伤农现象。今年因母猪存栏减少、生猪存栏下降(全市一季度生猪存栏323.79万头,同比下降1.92%)、仔猪供应偏紧、猪源明显短缺,我市猪肉价格不跌反涨、逆向飙升。据市物价局监测,6月下旬,中心城区毛猪收购价每500克涨至9.70元,比去年同期5.10元上涨90.2%,比今年1月初7.18元相比,上涨35.1%;统肉(一刀下)每500克12.60元,比去年同期6.5元上涨93.8%,比今年1月初12元上涨5.0%;精瘦肉每500克15.60元,比去年同期9元上涨73.3%,比今年1月初14.60元上涨6.8%;排骨每500克15.60元,比去年同期12元上涨30%,比今年1月初14元上涨11.40%。
3.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受国际市场粮价飙升以及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南方旱情影响,我市粮食与国内市场一样涨幅明显。1—5月全市粮价同比分别上涨18.9%、17.2%、18.5%、19.8%、17.7%,平均上涨18.4%。进入6月份,我市早籼稻收购价每50公斤(下同)已达128元,比去年同期107元上涨28.0%;晚籼稻收购价136元,比去年同期107元上涨27.1%;标一早籼米每500克(下同)零售价2元,比去年同期1.65元上涨21.2%;标一晚籼米2.60元,比去年同期1.85元上涨40.5%。粮食价格快速上升,既有价格规律与其他商品价升而维持合理比价的反映,也是种粮成本、人力资源、运输费用等不断增加的结果。
4.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上半年居住类价格高企,是助推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1—5月赣州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分别为每平米5960元、5953元、5661元、5637元、5759元,分别比去年同期的3880元、3861元、3948元、4137元、3406元,分别上涨53.6%、54.2%、43.4%、36.3%、69.1%。尽管2—4月曾出现连续三个月环比微幅下跌的现象,但单位面积销售均价仍在高位居高不下,这对作为三线城市的楼盘售价,显然高于群众预期。
三、后期价格预测及应对措施
虽然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高位运行,加之近期我省先后遭遇旱涝灾情,生猪价格又连攀高峰,预计6月份的CPI将达峰值,会继续创高。但是,目前农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市场供应增加,蔬菜瓜果等价格纷纷喊“跌”,将回归到正常价格水平。分析我市下半年的价格走势,食品和居住价格的动向仍是决定价格总水平的关键。
据分析,下半年随着去年涨价对今年翘尾的影响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加上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长,拥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全市“菜篮子”基地继续发挥保供稳价的作用,近期局部地区生猪价格达每500克10元的心理价位后,出现“加速出栏、价格趋跌”之势,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从三季度起会稳步缓慢下行,全年价格可望在可控区间运行,我市实现4%以内的调控目标仍是有希望的。
然而,必须指出,以蔬菜、粮油、生猪等为主体的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极高,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地质灾害,市场供应出现情况,价格必然有所波动;住房价格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上运输成本、劳动力价格仍在持续上升,都将制约物价调控成果,拉高CPI涨幅。
为此,必须继续咬住物价不放松,并对做好下半年的物价调控提出如下建议:各级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物价工作,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摆在今年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菜篮子”县(市、区)长负责制和国家调控房价的措施;农业部门要继续抓好“菜篮子”的生产、供应,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做好保供稳价和建立防止“菜贱伤农”的补偿机制;粮食部门要继续组织好粮食的调运、储备、供应,稳定粮食销价;商务部门要继续规范农贸市场建设,抓好“农超对接”,扩大平价蔬菜直供点,以及储备冻肉及易储的果实蔬菜;物价部门要继续做好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打击哄抬物价行为,落实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要求,一旦CPI涨幅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立即建议政府动用价调基金对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