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龙南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0日

——龙南县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实施大开发主战略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良好。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5.78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68亿元,同比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12.6%,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由上年的13.7:50.7:35.6调整为12.1:52.2:35.7。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民现金收入保持增长

  今年以来,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以“三送”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为目标。全县人民万众一心,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抗旱抢种战胜了三十年一遇的春夏连续干旱。上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9173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5921亩,同比下降0.38%,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兴建“大广高速”征用了部分耕地。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通过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养殖,促进了牧业生产健康发展。至6月底止,全县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分别为25.7万头、14.1万头和11.6万头;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分别为5.4万只,3.5万只和2万只,分别同比增长4.80%、4.30%、5.70%;禽蛋产量5480吨,同比增长2.43%。全县水产品总产量为3321吨(其中养殖产量3236吨、捕捞产量85吨),同比增长2.98%。 

  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36亿元,同比增长5.8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3.7%。 

  在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以及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等因素下,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578元,同比增长11.22%。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全县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产值67.64亿元,同比增长4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91亿元,同比增长49.99%,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16亿元,同比增长48.67%;实现利税2.95亿元,同比增长12.26%。全县规模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其运行特点:一是非公企业日益壮大。上半年,非公企业完成产值53.4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90.71%,同比增长47.74%,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7.95%,拉动规模工业生产增长43.97个百分点。非公企业持续的增长势头对拉动全县工业经济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二是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县稀有稀土金属加工、玩具制造、食品药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造、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电子信息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3.0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73.01%,同比增长48.82%。六大主导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再生资料加工利用产业,完成产值9.11亿元,同比增长59.76%,其次是稀有稀土金属加工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8.11亿元,同比增长59.46%。三是小型企业表现活跃。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中有68家小型企业,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90.67%,完成工业产值50.60亿元,同比增长52.05%,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8.23%。解决了1.72万人就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8亿元,同比增长30.15%,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23.9亿元,同比增长32.44%。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县工业投资完成10.72亿元,增长19.12%,同比加快7.12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县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8亿元,增长31.74%,同比回落40.93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全县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8.35万平方米,减少5.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0%,其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三)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全县财税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培植财源税源,通过加强协税护税和日常征管,确保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年计划的61.6%,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其中国税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44.7%;地税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52.8%。在总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9亿元,同比增长39.2%。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增长36.4%,企业所得税增长89.1%,营业税增长40.4%。 

  金融机构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63.7亿元,同比增长34.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1.15亿元,同比增长25.7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0.95亿元,同比增长12.51%,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62亿元,同比增长9.0%。 

  (四)社会消费品需求旺盛物价指数继续攀升 

  上半年,全县商品市场供应充裕,城乡居民消费热情上涨,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累计实现零售额6.98亿元,增长18.6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32%,同比提高1.76个百分点,批零贸易业已成为龙南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导市场;住宿餐饮业实现增长26.3%。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3%,同比上涨了5.3个百分点。在消费品中,除电视机等小量商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外,其余均呈上涨趋势,上涨幅度最大的是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0.9个百分点,其次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7.2个百分点。 

  (五)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一是招商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县共新引进项目7个,累计实际进资12.33亿元,同比增长24.88%。二是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649万美元,同比增长42.0%,其中出口额达15290万美元,增长52.84%,实际利用外资3796万美元,增长34.37%。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县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发展困难较多。主要表现在农业受制于自然因素较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产品龙头企业较少。今年以来,因降雨减少,形成了罕见的春夏连旱,对春播、春耕产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早稻生产受灾较为严重。 

  2、工业经济高走的难度加大。一是新型产业、支柱产业薄弱,产业集成度不高,企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工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煤、电、水等要素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盈利空间收窄。三是资金短缺问题严重。部分工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企业资金紧张,改建、扩建进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资金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几年龙南县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工业化程度仍处于中期跨越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仍然是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3、财政增收依赖性大。特别是对稀土资源依赖性较强,1-6月份稀土金属向国税提供的增值税达5173万元,同比增长5.17倍。 

  三、几点建议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根据省内外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农业产业区。二是依据本地资源特色,确定一批技术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能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引导农民收入向主导产业集中,尽快形成投资少,见效快,与本县资源特点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三是重点培植和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农户致富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整体开发,从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三年强攻工业战略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配置整合资源,实施集约规模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工业附加值。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工业支柱产业发展平台,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一批有潜力、有基础的企业,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在全市乃至全省颇具影响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进而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从而快速推进龙南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3、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高端矿产产业,作为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是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扶持高端矿产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 

  (龙南县统计局)

分享: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