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7月15日,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开业。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是自6月底以来开始运营的第七家交易所,意味着最近一段时间平均三天就有一家交易所成立。高峰时甚至还出现一天两家同时挂牌运营的现象。今年以来,各地交易所已进入新一轮“大干快上”的井喷期。
由于没有统一监管部门,中国证券报记者只能根据各地媒体报道的消息对各类交易所成立情况进行粗略整理统计。仅6月底以来的数据就令人咋舌。6月30日,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品交易所正式启用;7月8日,张家界市产权交易所暨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成立,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也于当日成立;次日,湖南省湘潭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储备交易所授牌;7月14日,陕西省高陵县农村产权交易大厅正式揭牌运营,紧接着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开业……此外,一些“低调”的交易所并未见诸报端,而是静悄悄开始运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各地建立交易所的热潮已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向一些地级市甚至县级市蔓延,其性质既有国营也有民营,交易品种包含了艺术品、农副产品、稀贵金属、林业、股权、金融资产、碳排放、固体废弃物等多方面,交易方式包含期货以及现货。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各地画地为牢缺乏统筹安排,再加上过剩的流动性,是大量交易所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目前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甄别及统一规范。
各类交易所“遍地开花”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成立及拟成立的各种交易所数量至少超过20家。其中,比较火爆的当属文交所以及贵金属交易所,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艺术品、贵金属价格高涨有关。
自今年天津文交所拉开艺术品份额交易序幕后,一系列文交所将组建的消息浮出水面。进入6月,厦门、大连均宣布开始筹建文交所,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成立并发行了第一个艺术品资产包,北京汉唐艺术品交易所也挂牌成立,而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在酝酿之中。7月,有消息称江苏省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将于年内在南京成立,7月15日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举行开业庆典……仅媒体报道的今年已经或即将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就达到十家左右。
随着白银等贵金属价格上涨,此类交易所也如雨后春笋般亮相。4月21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鸣锣开市,6月28日湖南稀贵金属交易所宣告成立,重庆、成都也有在今年推动设立“稀贵金属交易所”的计划。一些已成立的贵金属交易所如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不锈钢交易所”还纷纷扩大市场热门品种,将白银交易纳入其中。
在区域振兴规划推动下,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组建也如火如荼。4月,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两个月后,大连市第一家公司制金融产权交易机构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正式成立;7月5日,河北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厦门市政府也已经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在厦门设立海峡金融资产交易所。此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均成立了金融资产交易所。
今年以来成立的交易所还有深圳新产业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钢铁交易所及上海联合矿权交易所、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贵阳大宗商品交易所、吉林股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在一些中心城市,交易所的数量更是已成规模。如重庆目前已有联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农畜产品交易所、药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多个区域性市场。
一些交易品种重复
虽然交易所大多由各地推动建设,但不少交易所的目标是争夺全国定价权。以至于一些交易所出现了交易品种重复的现象。
以贵金属交易所为例,虽然有现货及期货交易之分,但多家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出现重叠。在江苏无锡成立的“中国不锈钢交易所”,交易品种包含镍、铅、锡、钴、铟、白银等。4月21日,在云南昆明成立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白银和铟交易,还将继续推出包括锗、钨、铍和矽在内的有色金属交易品种,而6月28日在湖南郴州永兴县开业的“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品种包括白银、铂、铋、碲、铟、钼、钨、镁、锑、锗、铅、锌、锡、锰、钛等。
在林权交易方面,也先后出现了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甚至一些县城也在挂牌成立林权交易所,从事林权交易。再比如生猪交易,媒体报道称,黑龙江省已有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至少3家国内生猪交易所入驻,开展生猪中远期交易、生猪现货电子交易。
这种情况下,还出现了一些假冒的交易所。今年5月,由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北京中海投资管理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技术交易所发表声明,表示有人假冒“贵州分所”开展活动,而该所并未在贵州设立分所。
虽然都名为交易所,实际上“血统”有很大差别。有的是当地开办具有国资背景的“正规军”,有的则是民营企业控股。一些交易所之间也相互参股,关系复杂。从注册资本看,则从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有市场分析人士担忧,由于交易所没有严格的“出生证”,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一些没有完善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的交易所容易成为资本寻租对象。
投机泡沫渐现 证券化交易所泛滥隐忧重重
“最便捷的有色金属购销平台,最出色的资源商品投资工具。”孙年(化名)最近经常接到某交易所代理商的“拉客”短信。
其实,今年以来各地证券化交易所成立如火如荼。艺术品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小金属交易所、农产品交易所等名目繁多的交易所在各地纷纷亮相,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盛况似乎“昨日重现”。然而,股东背景复杂、交易规则简陋、监管空白凸显、投机泡沫泛起……一些交易所暗藏隐患。有消息称,证券化交易所的乱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投资门槛过低引争议
在昆明一家中医院旁边,中国证券报记者找到了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昆金所”),不时有投资者进去咨询开户。
根据昆金所的具体规则,铟品种的交易单位是每手100克,5手起交易,合同履约保证金为成交价格的20%,因此按480元/手的上市指导价来计算,铟品种交易的最低资金门槛只有480元。个人投资者在昆金所开户的条件是持有招商银行 “一卡通”。
铟品种采取保证金交易方式,这一点类似于期货交易。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么低的交易门槛很少见,目前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正尝试通过推出大合约来提高交易门槛,昆金所“反其道而行”是为了吸引大量散户参与交易。
昆金所采用做多和做空双向交易方式,主要靠收取手续费。从已公布的交易规则和两个交易品种的现货价格来看,参与门槛都不足1000元,采用现货电子交易,面向自然人,参与门槛低,其散户化特征非常明显。
“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现货交易所。”昆金所总裁郭枫表示,不希望外界将昆金所和天津文交所联系在一起。
“力争今年昆金所的成交量达3000亿元—5000亿元。”郭枫认为,昆金所采用国外交易所做市商和撮合交易混合机制,剔除了传统交易所由庄家保证流动性而带来人为操纵价格的负效应,是有色金属交易定价体制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昆金所官网显示,该交易所由“昆明市政府批准”;昆金所有关负责人称,股东包括昆明航空等6家股东。
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饶育蕾认为,过低的门槛可能诱导过多的投资者参与,助长投机风气;由地方审批、各交易所自己制定规则,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监管。
做市商模式遭质疑
“做市商制度”是某贵金属交易所一直津津乐道的金融创新。按照其官方网站说法,其将依靠做市商制的交易模式,逐步把握我国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然而,这一交易模式遭到质疑。
“这样的模式根本谈不上什么市场定价权。”一名从事贵金属交易的人士表示,我国对双边报价商的自律、监管及资信评估和市场行为评判等方面基本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双边报价商的行为约束非常薄弱。
饶育蕾说,国外的做市商是一种很成熟的制度,是一种稳定抑价的定价机制,但在我国运用的时候走样了,有时可能变成了“坐庄”制度。
类似电子盘交易的做市商制度长期存在于“灰色地带”,一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就是胆子大的交易所自己充当做市商,胆子小的请别人进来当做市商,胆子再大一点儿的,就用虚拟资金玩“空手道”。
饶育蕾认为,国内有些交易所的做市商模式是在偷换概念,目的在于以金融创新的理念吸引投资者入场进行对赌交易。各地交易所只赚不赔,仅手续费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上述贵金属交易所的12.5倍的杠杆吸引投资者前仆后继,活跃交易也给交易所带来巨大的收益。按照双边收取万分之六的手续费标准,交易所仅手续费一项就净入8400万元。
类证券化文交所陷困境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今年1月推出一项交易创新,即艺术品份额化,假如一件艺术品价格为100万元,将其拆分为100万份份额,按每份份额1元申购,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29个交易日中,两只投资品较之发行价上涨了1700%以上。
6月初,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办公厅向国资委、证监会、商务部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产权交易所的征求意见稿,针对取消交易所内份额交易、交易所内股权交易超200名股东上限等违法违规行为。消息一出,天津文交所旗下10只艺术品股票应声跌停。
业内人士坦言,天津文交所上市交易的份额化产品选择有问题,交易制度设计漏洞也导致了大量资金的爆炒致使行情大起大落。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胡逾越表示,任何证券化网上交易的产品,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容易标准化,而任何艺术品都是个性化的产品,把个性化产品做成标准化产品,并不合适。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交易形式的变化只是工具上的创新,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必须实施有效监管,“天津文交所艺术品的暴涨暴跌,不排除有投机资金暗箱运作的可能,应该进行认真查处。”
“只有价格上涨,才能获得增值部分,但仅仅是泡沫而已,因为资产增值是虚的,艺术品价值的增长,不是一两天炒起来的。”饶育蕾认为,各地文交所模仿的是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做法,但到了国内就变样了,文化艺术品没有未来现金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是资产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量,艺术品份额交易的本质是对艺术品实施证券化,但艺术品不产生未来现金流,而且艺术欣赏价值是不可分割性,其艺术价值只能以整体形式存在。
“这是对财富的重新分配,大部分投资者血本全亏,只有先知先觉者,才获得巨额暴利,而市场的设计者、组织者、第三方存管银行,他们会获得稳定的收益。”饶育蕾建议,暂停对文化交易所开设份额交易项目的审批;对已经开设份额交易的交易所,暂停新的艺术品上市,抑制各地对艺术品份额交易过度热衷的社会情绪。
统一监管缺失成隐患
天津文交所走红后,各地文交所纷纷上马,都想在这场“疯狂”的资本游戏中分得一杯羹,各地的区域性证券化交易所竞争烽烟纷起。这种全国一哄而上的壮观却让金融专家担忧不已。
为什么各地热衷成立交易所?饶育蕾认为,各地都在抢占码头,“我不搞,别的地方又搞”,投资者并非局限在地方,而是面向全国,但与股票市场有本质的不同,不受证监会监管。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各地而言,交易量并不是目前他们所看重的,各地都预期国务院将来会统一规范发展这一市场,所以都要抢占先机。
胡逾越称,截至目前,国内依然没有出台统一的监管规定,大部分地方的交易所也没经过国务院批准,都是各地自己批准设立,监管规则自定,监管部门基本是归口当地金融办。
中山大学副教授郭晋龙认为,各地纷纷上马各类交易所,但规则的制定和监管都跟不上,各地既没有制定规则的经验,也没有能力监管,很容易与资本结合在一起,成为转移财富的工具,因此,“应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