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王姗姗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正式接手不足两年,DHL(德国邮政)就意识到,“看上去很美”的中国国内快递业是一个它玩不起的高难度游戏。面对今年预计将达1亿元的亏损局面,DHL决定快刀斩乱麻。
6月30日,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外运,600270.SH)公告,下属合资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下称中外运敦豪)将把旗下中外运全一快递(APEX)的100%股份转让给深圳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友和道通)。
这则简短公告,被误读为全球快递物流业的重量级选手——德国邮政(DHL)退出中国。这种说法言过其实,1980年即进入中国的DHL仍然掌握着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最大份额(约35%),此次退出的只是国内快递业务。但在国内快递业正因网购狂潮而蓬勃生长的时候退出,中外运敦豪的决定颇令人费解。
中外运敦豪将退出解释为政策障碍——因新《邮政法》不允许外资快递公司递送信件,政策变化导致敦豪方面认为无法再运营下去。这并非主因。一位接近全一快递的业内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中外运与DHL原本有一个整合国际和国内快递业务的大交易,却因中外运几经人事变动而夭折。后来虽好不容易收购了几家国内小快递公司并整合为全一快递,但生性严格的德国人很快发现,外资公司的管理体系根本管不住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国内快递人员,也无法接受花样翻新的市场潜规则,惟有及时止损一途。
大交易缩水
DHL是全球快递、洲际运输和航空货运的领导者,也是全球第一的海运和合同物流提供商,1986年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50%成立中国第一家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中外运敦豪。这一由起点开始的领跑一直延续至今。中国入世之后的五年里,中外运敦豪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5%—45%。
根据中国入世时的市场开放承诺,自2005年1月1日起,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及速递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等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
踌躇满志的DHL不满足于在中国国际快递业务上的领跑,开始向他们早已看好的国内快递伸出另外一只脚。他们找到了当时正迅速崛起的民营快递公司——上海申通,却发现已被他们在中国的主要合作者中外运捷足先登。
据一位接近上海申通的消息人士透露中,2005年11月,由中外运牵头,外运发展与上海申通草签了收购协议,计划以4.2亿元控股后者51%的股份。但是12月底,被外界称之为“强势少壮派”的中外运总经理张斌突然去职,交易悬空。
在此之前,在张斌的主导下,中外运已为将自己打造成为国际货运巨头而设计了一连串的大交易,目的是形成货运全产业链。在地面,是通过收购申通打入国内快递业;在空中,是计划通过收购上海航空和四川航空建立空中通道,其时,川航收购已经敲定,上航的交易双方也已初步接触。
中外运还计划在这一系列交易完成后,与DHL德国邮政和汉莎航空再通过换股将这条货运链从国内延伸至国外。DHL被这个交易吸引,与中外运草签了合作意向。
张斌的离去改变了一切。据知情人士透露,张斌离开是与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不合。因此张离开后,公司内部风声鹤唳,无人敢再按原来的战略走下去。与申通的联姻就此告吹。
申通因祸得福,随着淘宝和网购浪潮的兴起,国内快递公司业务迅速做大,估值也一路飙升。此后,中外运和敦豪都始终没有放弃通过收购来进入国内快递业的想法。其间,DHL的几大对手已纷纷在中国市场展开卡位战。
2006年,荷兰TNT集团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黑龙江华宇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5月,美国FedEx宣布在中国九个城市推出次日达限时业务和隔日送达服务,正式进军国内快递市场。另一家美国快递巨头UPS则借2005年7月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物流和快递赞助商的平台,在中国广布转运中心和服务网络。
直到2009年,中外运与DHL联合出资,利用中外运敦豪平台,斥3亿元现金收购了上海全宜快递、全毅快递以及香港金果快递有限公司的100%股权。随后中外运于2009年7月通过公开挂牌受让的方式,以4600万元的价格,将旗下主营国内速递业务的中外运速递公司100%股权又转让给中外运敦豪。
此后,中外运敦豪耗时一年,直到2010年夏天,才完成了对上述四家企业的整合,搭建起负责国内速递业务的独立平台——中外运全一快递(APEX)。
管理两张皮
孰料,整合过程中合资公司严重水土不服,管理失控,导致全一快递成本高企,收入节节下滑,每日增加的亏损数字将中外运敦豪拖入泥潭。
一位接近中外运敦豪的消息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全一快递的运营成本,甚至高过几家企业收购前的水平。以薪酬和激励机制为例,由DHL推荐安排的三位香港籍高管,合计年薪高达千万。由于DHL方面坚持使用,双方商定其中300万元由合资公司负责,另外700万元则由DHL支付。这导致原来快递公司的管理层和老员工不满,出现连人带业务“集体走出、另立门户”的情况,甚至有的网点连锅端,管理层对此束手无策。
由于流程上的监管不力,快递业务里最忌讳的“飞单”现象也在全一屡禁不绝。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国内快递公司的从业人员和建筑行业类似,往往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像全一快递里,就以河南人居多。所谓“飞单”,就是快递公司业务员私转订单的现象。而全一后来的管理危机,不是一两个业务员跟公司玩“飞单”游戏,而是已形成“飞单”交易链——两地分公司各环节的业务员串通,订单收入计入私下成立的公司,订单本身依然利用全一来负责传送,即成本由全一担,收入却不知去向。
“快递业一天订单太多了,好的民营公司老板盯得紧,还有的比如顺丰直接用机器扫描,也能堵住很多管理漏洞,但中外运敦豪这种高高在上的管理方式显然管不住。”这位消息人士评论说。结果是:运营成本高企,但全一快递却未能在爆发式增长的中国电子商务配送领域获得像样的收入增长。
此外,由于中国邮政总公司既负责市场稽查,又参与市场竞争,国内快递公司为了与地方邮政搞好关系,都会免费帮中国邮政下面的EMS走一些货。但中外运敦豪不懂得这套潜规则,也因此碰了不少钉子,屡屡被稽查盯上。而与此同时,顺丰快递与“四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汇通、韵达)迅速做大,几乎分食了高中低端市场。
“中国的电子商务增长很快,这个增长是由网购引起的。”中外运敦豪企业传播部经理李颖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网购领域这块饼看起来很大,但大家运作标准和成本结构完全不一样。我们无法跟国内民营的快递企业打价格战。”
中外运敦豪将国内快递业务的失败归因于政策障碍。根据2009年10月1日修订后颁布实施的新《邮政法》第51条,“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李颖介绍说,原来《邮政法》修改时对外资界定并不明确——中外运敦豪是合资公司,并非纯外资。但最终版本明确“合资公司也被认定为外资公司”,这对全一快递影响很大,因为很多外资公司为了文件保密的需要愿意选择DHL的服务,这是全一快递最有竞争力的领域。
有媒体引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外运敦豪国内业务累计亏损约人民币9923万元。
接盘人
中外运敦豪与友和道通的谈判,始于2011年春节后。前述接近交易的消息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谈判还在进行中,具体价格尚未确定,但因快递牌照放开,而全一快递只是排名前十,距离前五大国内快递公司还有很大差距,很难要价。据悉,去除“亏损和折旧”后,全一快递的估值可能只有“一个多亿”。中外运敦豪称,预计交易将在7月底完成。
友和道通的实际控制人在国内快递业也是初来乍到。这家1998年起家于深圳的民营企业,老板张煊楠在圈子里以骁勇出名,半个英文不识的他,却能白手起家做起跨国航空物流的生意。据说他曾为了保住富士康的一单货,冒着亏本的危险,包下南航飞往美国的一架飞机,却因当时中美航权谈判遇阻导致很多公司停飞而大赚一笔。
凭借这样的打拼,数年前友和道通拿到了惠普、苹果、三星等设在中国的代工企业向美国发货的物流外包订单,从此奠定事业基础。其旗下拥有三架波音747货机,是中国目前惟一拥有大型飞机的民营航空公司。此外,友和道通还在武汉发展物流园项目,占地面积约500亩,在烟台已投资近亿元建成4万平方米的仓库。
2011年,友和道通出资1.99亿元收购深圳速尔快递79.54%的股权,而全一快递则成为帮助友和道通扩充网点、进军国内快递市场的第二个收购目标。
而甩掉包袱的中外运敦豪则在致媒体的公开信中表示,“中外运敦豪将一如既往地在其国际业务运作下,为现有客户提供高端的国内限时包裹快递服务”。
目前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基本被四大国际巨头所垄断,DHL拥有35%的市场份额。因此,将战略重心重新移回已具优势的国际快递业务,不失为明智选择。前述消息人士透露,每年中外运与DHL都会就跨国业务的财务结算磨嘴皮,但双方的多年合作关系始终很稳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