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作者:金煜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该部门公布“三公”数据,今年预算减少1681万
本报讯 (记者金煜)昨天,水利部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和2011年预算情况。去年,水利部“三公”财政拨款决算为1.2亿元,其中公车费用近亿元,占比83.13%。在目前公布“三公”费用的26个部门中,水利部和交通部的公车费用和比例是最高的。
去年公车费支出目前最高
2010年,水利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12021.88万元,较2010年预算数减少175.61万元。其中,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占大头,2010年共花费9994万元,占“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的83.13%。在目前公布去年“三公”支出的26个部门中,水利部的公车费用最高,超过交通部。
交通部去年“三公”支出10454.99万元,公车费用8256.08万元,占79%。
水利部2010年因公出国(境)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1075.78万元,占总数的8.95%;公务接待费去年决算数为951.86万元,占“三公经费”决算总数的7.92%。
公车运行维护费最多
根据水利部的公告,去年公车费支出中,占最大比重的是车辆运行维护费,支出9693万多元,其中,7个流域机构及下属单位去年车辆运行维护费9181万多元。根据公告,“公车费”主要用于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过桥过路费等。
相比而言,新车购置支出为301万元,系流域机构按规定更新16辆越野车,其中购置防汛抗旱用车5辆,支出125万元,购置水政执法用车11辆,支出176万元。
因公出国费用主要用于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和水事活动等。公务接待费主要用于水利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7个流域机构及其下属单位的接待费,包括接待地租车费、住宿费和工作餐费等。
今年预算公车费略降
水利部今年“三公”总预算1.05亿元,较2010年预算减少1681万元。公车费用为8371.53万元,比去年预算减少1744.56万元。由于交通部今年公车费用预算不降反升,达8871万元,占比升至80.7%。这样,水利部公车费预算已不是第一,占比79.6%也略低于交通部,降为已公布部门的第二高。
公告中,水利部未公布部门人均预算数据。
■ 相关
“三公”经费增加 各有各的理
1 财政部“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54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增幅目前位居榜首。
理由:中美、中英的两个会去年在国内办,今年轮到外方做东,要到国外开,再加上一些国际会议以及2011年关税谈判等增多,出国(境)经费预算就多了。
2 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一亿,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
理由:交通安全监管等任务增多和燃油成本上涨。
3 文化部“三公”预算增加了296.08万元。
理由:国家博物馆今年3月开馆,“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决算数有所增加。
解读
叶青:公车费占比还是偏高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水利部需要经常到一线工作,也需要指导抗险抢险等工作,因此所配车辆数量不一定多,但要求较高,往往是越野车、工程监督车、旅行车等,燃油消耗大。
“水利部用车多一点可以理解,但是也有点偏高了。”叶青表示,目前全国所有部门总预算94个亿,公车费用的确占比最多,总的达到三分之二左右,水利部和交通部公车费占比达到80%上下,还是太高了。
目前,只有农业部公开了人均预算。叶青认为,人均预算如果公开,“将是杀伤性数字,哪个部门比较节约,哪个部门比较浪费,一排队就知道”。
相关报道:
中央部门去年“三公”支出94.7亿
本报讯 中央政府履行承诺,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三公”支出和行政运行费用。日前,中国人大网将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代表国务院向常委会作的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公布。 >>详细
农业部“三公”预算人均2500
本报讯 (记者刘春瑞) 农业部本级及49家部属二级预算单位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23891.4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918.6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5317.18万元,公务接待费3655.68万元。支出为23649.5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853.6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5140.2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655.68万元。 >>详细
24中央部门公开“三公”
在公众的监督下,“三公经费”公开步伐正在加快。昨日,商务部等8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8个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监察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目前,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24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 >>详细
审计署公车花掉占一半
本报讯(记者蒋彦鑫)昨日,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决算数为2488.7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29.65万元,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用5.41万元。 >>详细
相关评论:
公众监督有力,公车滥用方能遏制
必须通过向公众详细公开财政预决算、公布并控制公车的总体数量和单车运行的成本、在公车上贴上醒目的识别标志等办法,接受公众监督。没有公众监督,很难遏制公车滥用。 >>详细
公车改革停滞不前,何日重启
公车改革要有真正的进步,需要包括公众在内所有外部力量的推动。而这些力量能否重启停滞不前的公车改革,我们拭目以待。但愿,有关部门对政协提案的回应,充满诚意,而不仅仅是一种程序上的“客套”。 >>详细
推动公车改革,问责不能缺位
在公车治理中,问责一直是块短板,希望在未来的公车专项治理和新一轮改革中,打破法不责众的僵局,让问责动真格,公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并确保成效。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