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全景网 作者:陆泽洪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5日
本周A股市场连续第四周上涨,上证指数最终收于近两个月以来的收市新高。尽管6月份中国通胀增速升至三年新高,但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刺激投资者选择继续做多。
截至本周五,上证指数收市报2820.17点,全周涨0.80%;深证成指收市报12506.94点,全周涨0.83%.本周两市日均成交2174亿元,较上周萎缩逾半成。另外,中小板指本周上涨2.30%;创业板指则劲升6.28%,创近八个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飙升6.4%,大大高于5月份5.5%的涨幅,并高于市场预期的6.3%,为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升幅。
不过,经济恢复强势所带来的惊喜远胜于通胀攀升带来的忧虑。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5%,低于一季度的9.7%,但好于多数分析师的预期。同时,若按照季节性因素调整的环比计算方法,第二季度GDP的年化增长率为9.1%,明显较一季度的8.7%进一步加速。
与此同时,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为自2010年5月以来的最高增速,远好于市场预期的增长13.1%.上述数据显示,分析师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毫无必要,因此,投资者开始重新买入有色金属等强周期行业个股,从而推动大盘节节上升。
当然,除了通胀持续恶化以外,本周投资者还面临着更多的忧虑,其中之一就是贸易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周日公布,6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17.9%,增幅低于5月份的19.4%,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9.2%;6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长19.3%,增速低于5月份的28.4%,也低于市场预期的26.8%。6月份贸易顺差为222.7亿美元,高于5月份的131亿美元。
贸易顺差的进一步反弹势必为国内通胀水平推波助澜,但进出口双双大幅减速,却又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隐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0.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为负0.1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央行周二公布,6月份中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高于5月份的5516亿元,也高于此前市场传闻的5500亿元左右。而截至6月末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9%,增幅大于5月末的15.1%,并高于市场预期。超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反映管理层仍需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本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投资者开始担心危机将蔓延至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导致该国国债遭到大范围抛售,国债收益率创下新高;其后,穆迪将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的Ba1级,并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此外,本周官方言论基本上打消了市场对于政策放宽的期望。总理温家宝上周末期间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其后,国务院会议又警告称,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随着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完毕,未来市场重点将转向本周起陆续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银行业维持强劲增长,但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已呈现业绩滑坡势头,最近几周表现强劲的创业板个股也面临着业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