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精打细算 >> 正文内容

33年间100万元缩水85万 百万富翁不如当年万元户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5日

    本报记者 潘浩

    中国抗通胀半年回头看

    温家宝总理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就是稳定猪肉市场。这已是温总理两周来第三次过问猪肉。他强调,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小猪肉,关联民生,兹事体大。这一新闻的背景,是6月CPI涨幅“破6”,6.4%的同比涨幅是三年来的新高,新近出炉的经济半年报中,上半年全国CPI涨幅也达到了5.2%。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肉价猛涨是重要推手。(国家统计局本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猪肉价格对CPI贡献超过20%。)

    2011年,管理通胀预期无疑将贯穿全年始终,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形象地说,是“826”——房产调控政策出台“新国8条”,上半年2次加息,6次提高准备金率,政府屡出货币政策,用心良苦。本报今起推出“年中财经特别报道”,头一篇聚焦中国抗通胀。

    “一头猪拱起CPI”

    昨天,杭州仙林苑农贸市场电子屏上的价格显示,条肉零售价为16~18元/斤,子排为20~25元/斤,腿肉为14.5~16元/斤,大排为17~18元/斤。

    连续两年亏损的养猪户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最新市场信息表明,用于衡量生猪养殖利润的指标猪粮价格比已经突破8∶1,远远高出盈亏平衡点6∶1。养猪户赚钱了,可是外部环境已经一片喊“热”声。6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6.4%,创三年来新高。有人戏称,“一头猪拱起CPI”。

    民以食为天。肉蛋奶、粮食等产品[17.128.42%股吧]价格上涨,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这一波通货膨胀的重要推动因素,并非根本性的因素。

    “现在赚的钱,实际上只能弥补过去两年的亏损。” 按照杭州市惠丰养殖公司董事长高志峰的说法,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一直处在低迷状态。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养殖大户的认同。问题是,在猪肉价格低迷的日子里,CPI依然小碎步地上扬,并没有出现负增长情况。

    33年间,100万元被通胀“偷走”了85万

    有必要来重温2010年周小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在抗击危机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扩张型的, 国家有意地扩大了货币的供应量,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它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企稳回升,如果不这样做,经济一定会出现很严重的下滑局面。”

那么,除了大家熟知的“4万亿”,中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是9万多亿元。如果用广义货币量M2来计算,1990年,中国的M2余额为1.53万亿元,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20年间,广义货币增长了46.44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通常,人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内生产总值(M2/GDP)比例来说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相对合理,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M2/GDP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到2010年底,中国GDP总额为39万亿余元,是1978年的109倍;而同期的M2从1978年到2010年底,增加了842倍。

    超发货币的后果非常直观,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

    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还有个更直观的对比,现在的百万富翁与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相比,哪一个购买力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潘浩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