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汤蓉 袁一丹 记者周善汉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日前,央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今年以来第3次加息,也是去年加息周期启动后的第5次加息。
此次加息并没有采取市场上普遍预期的非对称方式,本次加息除了活期存款利率不动之外,其他存贷款利率都加了0.25个百分点。此次加息后,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分别提高至3.5%和6.56%。
虽然今年以来已经连续3次加息,但依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现状。5月份CPI同比上涨5.5%,6月份CPI涨幅预计将突破6%,相比之下,0.25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并不“解渴”。
定期存款是否一定要转存?
记者近日走访赣州城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加息之后转存依然是银行 “一大景观”。 据了解,每次央行加息的次日,银行都会形成一波转存人流。记者注意到,前来办理转存业务的市民以中老年人居多。市民们最关心的还是转存后能够多得的那点收益。事实上,转存未必就一定好,到底合算与否,市民还真得仔细斟酌一番。
记者问银行工作人员,加息后储户手里定期存款是否一定要转存?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要算细账。这位工作人员例举的通行计算公式是:转存时限=360天×存期年限× (新利率-原利率) ÷ (新利率-活期利率)。照此计算,如果是在加息之后存入, 1年期定存的转存临界点为29天。也就是说,已经存1年定期的存款如果超过29天的话,那么储户转存所获得的利息收益还赶不上损失的利息。事实上,即便每次加息后马上转存也不一定合算。如果储户存了一笔定期存款,每次加息后都进行转存,那么在最后一次转存之前,这笔存款将只获得活期利息,累积起来,利息损失其实也不小。
民众抱以什么心态?
如今不少老百姓,对于物价和理财的敏感以及熟悉程度可不一般,即使谈不上 “专业级”吧,至少也可以说是 “准专业级”了。说起理财,居住在赣州客家大道的胡大爷就“头头是道”:现在还是 “负利率”,存款利率再上调也跑不赢CPI,虽然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和CPI有距离,但总比存款要划算。
胡大爷的分析代表着不少老百姓的心态。事实上,由于央行此次仅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6月份CPI将依旧维持6.2%左右的高位。这也就意味着,“负利率”状态依然持续,而且或将继续扩大。对市民而言,存入银行所获得的收益依然跑不过CPI,随着物价上涨,财富还是在缩水。
民众是否改变理财策略?
然而,有些市民转向了其他收益渠道,在不少市民忙着转存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围在理财专柜前咨询。而银行工作人员也 “趁机”推销收益率看似更高的理财产品。由于CPI继续走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逐渐上升,前来咨询购买理财产品的市民较以往更多。有不少转存的市民当场 “倒向”理财阵营。
然而收益率高,并不意味着合算。除了收益率,时间成本也必须要考虑。假设购买一款7天期限的理财产品,从本金划走之日开始到本金和收益最终到账,差不多要花两周时间,这无形中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大打折扣。事实上,一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虽然为几天或者几个月,但是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后会发现,除了正常的运作期,一般都会有募集期、起息日、到期日、清算日、支付日等。加入一系列的时间成本,投资者从投资到资金到账的时间就会被延长,收益也会相应摊薄。
民众生活有何影响?
本次加息0.25个基点之后,5年期以上的基准利率突破7的历史心理高位,达到7.05%。若不考虑此前存量房贷利率大部分7折的情况,房贷利率已升至最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贷款利率上调,也令贷款企业和贷款买房买车的市民贷款成本上升。不过,由于银行对首套房贷实行优惠利率,对于能获取下浮利率的首套房贷客户而言,此次加息带来的实际影响将比加息幅度要小。很多普通民众对于加息所带来的抑通胀效应和房价下压效应虽然还在观望中,但大家对加息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肯定的。市民叶先生告诉记者;“提息可能对那个存款有点好处,但是从房贷看可能会高一点。目前对我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以后还会陆续有点问题。说有影响那是肯定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