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友邦保费增长缓慢被疑“吃老本”外资寿险病了

来源:理财观察    作者:蓝彬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3日

  2004年至2010年间,外资寿险公司从19家增加至28家,2005年时外资寿险公司一度在整个市场中保费从不到3%的占比一跃而上至8.8%,但此后几年至今,外资寿险整体市场份额占比年年下滑,到今年4月,已下降至3.69%。

  就在整体市场份额下挫的背后,是外资寿险公司单体市场份额的严重边缘化: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26家外资寿险公司中,包括中德安联、海康人寿以及太平洋安泰等成立较早的老牌外资公司在内,共有15家公司保费收入的市场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外资寿险之中规模最大的友邦保险,占比亦不足千分之7。

  一个更细节的剖面是,曾经叱咤上海滩、以及直逼老大友邦的太平洋安泰,在经过几年市场的激荡后,代理人从高峰时期的8000多人锐减到2000多人;中德安联则已经连续3年总保费呈现负增长,今年1-4月累计保费位列市场22名。

  据保监会最早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7月份,友邦占据寿险市场1.26%的份额,位列外资之首,同期保费规模也与太平人寿旗鼓相当。

  但从2004年到2010年,太平人寿已经从当年总保费64亿的规模翻到了年保费收入330亿的规模,而友邦保费规模则仅仅从48亿到84亿的增长。而同时,泰康、新华等这些中资公司的年保费总规模相比2004年也都有了4、5倍的增长,民生人寿更有将近7倍的增长。

  外资寿险为何跑不快?或许,准确的说,它们不是没有前行,而是中资寿险奔跑的太快。

  而外资寿险的跌宕故事,必须从友邦这个“老大哥”说开去。

  “吃老本”的友邦

  在外资寿险中,友邦仍然是名义上的老大,但一提起来,业内人士都会感慨:“友邦大不如从前了。”

  在上海这个外资寿险齐聚的桥头堡市场,就外资公司相对长袖善舞的个险业务而言,似乎暂时没有多少危机的气息。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友邦沪分、中宏沪分、太平洋安泰沪分,个险业务市场份额在市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3、4、7位。

  然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友邦沪分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为6,233.64万,而其续期业务却高达近6亿,个险业务新契约与续期之比达1:9.5之巨。而在同期,太平洋安泰该比例为1:7.4,中宏人寿该比例则将近1:6。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期多数中资公司上海分公司续期与新业务之比不超过两倍:平安为1:2,国寿1:4.8,泰康1:1.05,新华1:1.37。

  “这大概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友邦这样的外资公司的底子非常厚,过去的长期期缴业务到现在还一直贡献大量的保费收入,但在另一方面,它的新业务收入相对而言显得增长缓慢,这个趋势一直持续下去,是其长期保费增长的大患。”一家中型寿险公司内部人士评价,“就像一个家底很厚的人,祖上留了很多的资产,但如果你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更有效地保值增值,未来家产就会一步步缩水。”

  友邦真正的重创在2008年金融危机,根据保监会数据统计,友邦2008年保费同比负增长15%,随后的两年里,略微调整,但并未恢复元气,两年总保费同比仅分别增长5%和6%。

  友邦也表示,外资公司近年来增速低,根源在两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一些外资保险的母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了其在全球的战略。

  实际上,友邦面临的问题远不止现有机构的保费低增长,由于政策原因,其分支机构也难以扩展,友邦目前只有8个分支机构,其中的4个在广东。而远比友邦起步晚的中资公司如合众人寿,已经从2005年成立至今分支机构不少于26家。

  据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友邦寿险市场份额的确下滑的很厉害,内部人员也经历了较多的变动,如果不能稳定下来,短期内扭转的可能性并不大。”

  低增长死循环

  尽管友邦保费下滑尤其一定的特殊性,但其所折射出的,难以走出保费低增长的死循环却是多数合资寿险共同的困境。

  当2000年太平洋安泰还呈现年保费超过200%的增幅时,也许想不到会有今日这般困境。“2001年业务高峰的时候,太平洋安泰(上海)的新单一度甚至都超过了友邦(上海)。”一位曾在太平洋安泰任职的人士表示。

  与友邦一样,上海市场个险业务上,太平洋安泰续期保费规模庞大,但新单增幅却远难以匹配,其在2009年全国总保费呈现6%的负增长,而2010年则小幅增长6%。

  金盛人寿,则在2009年与2010年两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都超过了40%,但其背景则是2008年保费大规模下滑的低基数。2007年,金盛人寿总保费收入就达到9亿,但2008年保费收入却迅速下滑至5亿左右,2010年重新回归到年保费11亿左右的规模。

  不能否认的是,仍有少数合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仍维持较为稳定的增幅:例如,从2005年-2010年,中宏人寿每年的保费都维持在17%-28%的增幅。

  然而,这仍然远远赶不上中资寿险公司疾驰的脚步。

分享:

来源:理财观察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