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保金融稳定 促经济发展——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谈起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沿胜 陈洪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1日

    提要民生建设统领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领导经济建设的重要经验,本文通过边区食盐贸易、边法币斗争、农贷发放等实践,分析边区经济建设,尤其是陕甘宁边区银行金融稳定,促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建立前,在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内,中国共产党不仅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而且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经济建设,在极其困难和严峻的环境中解决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创造了战时经济的伟大奇迹,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延安道路”。正如美国学者马克·塞尔登所说:构成“延安道路”那些富有特色的精神和社会经济制度,对于战争与革命的一般理论与实践也是特别的贡献,而且这种贡献是超越了战争时代的。边区经济建设尤其是陕甘宁边区保金融稳定、促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稳定金融发展经济的法宝是食盐

    食盐是边区“三宝”之一(另“两宝”为皮毛、甘草),是边区重要的外贸商品。边区所辖的定边县,其县城西北的花马池、荀池等是陕西最大的盐湖。早在汉代定边即“有盐池以为利”,“唐有盐池十八”。定边食盐产量大,品质好,自古就畅销于陕北、关中、宁夏、甘肃、内蒙等地。食盐在边区政府财政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食盐收入是边区政府除公粮外最大的收入,盐的外销占边区对外出口的90%以上。当时,边区与境外的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地位,这样,食盐的出口就成为平衡出入口的关键了。

    边区政府除了加强食盐的生产与运输外,还大力加强了食盐的贸易,并在食盐贸易上实行了正确而有效的政策。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做法是:第一,食盐实行专卖和统销。资金不足的由陕甘宁边区银行发放盐贷。如1943年8月5日,延属分区就发放盐贷800万元分配给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同时边区政府成立盐业公司,并在各地设立10余家分公司。由盐业公司统一买进食盐,统一对外销售。食盐专卖和统销政策的实施提高了食盐的销售量;减少了对外贸易的出入口差距,稳定了边区金融市场;提高了盐农和盐脚户的生产积极性,打击了食盐贸易中的不合理剥削。第二,严格管制盐价。边区政府对盐价进行统一管理,并严格控制盐价。1943年国统区海盐来源受阻,边区政府将贸易公司贩卖土产所得资金,购进大量食盐囤积,同时提高盐价。国民党为抵制盐价上涨,严禁商人到边区买盐,利用手中存盐供应市场,僵持两个月存盐耗尽后不得不高价购买边区食盐。后来国统区盐库饱和后,边区及时降落盐价,国统区只好随同降价。禁止食盐自由买卖、灵活的食盐销售政策和严格的食盐限价措施,使得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盐农和盐脚户也得到较高利润,食盐成为边区和国统区进行经济斗争的有效武器。第三,加强反走私斗争。边区政府禁止边区使用法币,维护边币信誉。边区政府颁布《关于偷漏盐税处罚、减罚、免罚暂行办法》,建立高效廉洁缉私队伍,规范了缉私行为,震慑了走私分子。

    由于正确有效的食盐销售政策,边区的食盐产销大为增加,边区政府的财政紧张情况也得到缓和。边区政府利用食盐销售收入,平衡出入口,稳定物价,这对于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支援抗战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边区政府将食盐出口收入换回边区急需的物资,供应市场,满足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群众在食盐生产和运输中也获得一定利润,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条件,而金融稳定又为宏观经济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边区的食盐销售政策,稳定了价格水平,成为边区促经济发展,保金融稳定的重要抓手。为我们认识价格稳定在经济、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农贷在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边区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糠菜半年粮”是党中央到达陕北时农村的一般情景。边区银行成立后,根据边区实际,高度重视农贷工作,创造了许多农业贷款的好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农贷经验,对发展生产、建设边区做出了重大贡献。

    边区农贷按照用途分有耕牛及农具贷款、植棉贷款、青苗贷款、农田水利贷款等,有时还将农村副业贷款、农村供销贷款归入农贷。按照贷款的发放形式分为实物贷款和货币贷款两种。在所有农贷中耕牛、农具、种子贷款最为突出。根据有关史料,1942年,边区银行共发放农贷158万元,增产粮食3万余石;1948年,累放农具14327件,种子11772斗。在棉花贷款方面,1942年边区银行发放贷款96万元,使边区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产量由50万斤上升到140万斤。青苗贷款方面,1942年边区银行在东三县发放棉花青苗贷款46万元,在延安、甘泉县发放麦子、糜谷青苗贷款68.5万元;1946年又发放青苗贷款500万元帮助延川、安塞2县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在农田水利贷款方面,1945~1946年,边区政府在子长县发放农田水利贷款600万元边币,新修水地316亩,补修水地609亩,增产粮食300余石。

    怎样解决贷给谁的问题?边区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有劳动力,但缺乏耕牛的贫农,基础较差的中农及生活已经安稳了的移民和难民”,“放给谁是农贷工作的基本方针。农贷的意义在于扩大与增加农业生产”。

    边区银行成立农贷委员会,制定农贷章程,抽调得力干部,在各县成立农贷办事处,并及时向政府介绍情况征求意见,取得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在发放农贷过程中,边区银行注意走群众路线,充分开展民主讨论,依靠群众做好农业贷款工作。

    当时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农贷在安塞》的报道,就是当时农业贷款的真实写照:

    这是1942年的安塞景象:人口稀少的,高高低低、层峦起伏的高原土地上,糜子,麻呀,谷呀……绿荫荫的一片,已经披遍山野了。农民在烈日底下,弓着背正在锄草,汗水从他(她)们颊上流下来,衣服贴湿在身上,然而那有什么关系呢,“今年再不把庄稼种好,对得起八路军吗?”

    和半年以前比较起来,情形完全是两样:旧历年节里,到处散布着消极偷懒的细菌,陕北的二流子们,赌兴太浓了,什么事也不想做,不计划做,每天每夜,混在赌场上,他们说:“妈的,横竖过不活了,边区穷,没办法。”是的,边区是穷,然而边区要担负着抗战最重的任务,再穷,每天两餐的小米总要吃饱,抗战是不能不继续下去的!大家虽然都知道这些,但地荒人少的安塞,不加强劳动力,没有较好的耕具,怎样能增加粮食呢!

    于是,二流子的“消极菌”,向着其他老百姓的身上慢慢传染开了。

    就在这时,陕甘宁边区银行农贷委员会的干部们,出现在区乡了。

    “好啦,上面下来放农贷啦。”二流子们特别高兴,到处宣传,登时把农贷的消息传到每一个角落里了,他们计议着,又可混一笔钱来花了。但是,那些真正务农的庄稼汉,还是苦着脸:“十元二十元,济个屁事!”是的,“农贷”两字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民国二十七年陕西合作委员会,也在边区放过款,你家三元,他家五元,像领取一笔穿不暖吃不满的赈济金似的,几百元的款子,就这样烟消云散的放掉了。

    当然,放农贷的消息,无论如何,对于农民们总是一件好事,某些区乡的干部们,也宣传过了:“大家都可借得一些款子啦!”在开始的时侯,某些农村里,也的确是照抄老法子,每户都派了十元八元,但是“一只镢就要一百二十元,十块八块钱,增加个甚生产!”大家莫名其妙地笑笑,塞到兜肚里去了,正是旧历新年的季节,赌场上的赌注,又添了一些。

    “不行,以前的方法弄错了”。没有几天,乡村里又骚动起来。原来这次的农贷和以前不同,如果你不能参加生产,索性不借给你,既然贷给你了,就要使得你的劳动力和土地能够发挥出生产的力量来,真正帮助你解决春耕的问题,像买牛呀、镢呀、铧、种籽呀……只要真正是生产,八百一千都可以借了。于是登记呀、调查呀,自己有多少现钱呀,要公家借多少钱呀…… 安塞的农村里,掀起借款的热潮了,这一来,“二流子”只好红着眼,看人家二百三百的拿到手,加上自己的存款,买上便宜的耕牛和农具,天一亮就上山垦荒种地,黑了的时侯,驱着牛,肩着镢,快快活活地回家了。

    “穷公家,哪有这样多的钱放农贷呢?将来会叫你们还不起哩!”二流子们又到处造谣了,但是,谁能够相信呢。不说别的吧,市上的镢卖一百二十元(后来涨到一百六十元),公家不仅借钱给他们,同时还从瓦窑堡运来大批的便宜镢,卖价只有五十元(后来涨到八十五元),“咱们的公家不是过去的衙门呀,他们知道咱们的甘苦!”“呸!你们不好好地生产,谁相信你的鬼话”,二流子的谣言,一钱也不值了。安塞的每个山头,分布着劳动着的英雄,男的女的,老的小的,使牛的使镢的、春耕的热潮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满山荆棘的荒地,在人民积极的劳动下,荆棘不见了,经过镢头翻挖的地方,经过耕牛犁过的地方,灰色的黄土变成绛紫的颜色了。庄稼汉们看着手里的镢头,抚模着黄色的褐色的健牛,想起公家的“知心”,想到来日的生活,心花像翻过的土地一样地怒放,劳作的精神从每一根毛孔里抖擞了起来,看呀,上午还是不毛的荒地,下午已是虚松的膏垠,新开的荒地是最肥美的,不要上粪,一般的总要比熟地多打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粮食,根据边区银行农贷委员会的统计,安塞七个区,共成立了157个农村互助生产小组,参加的有2156户,农贷委员会借出的耕牛农具贷款计240492元,老百姓们自筹的资本274185元,原有牛787头,现在新加的耕牛就有655头,镢914把,铧458页,全县开的荒地达19818亩。

    生产小组上,不允许任何一个组员不遵守对边区银行农贷委员会所作的诺言,二区某村农民李生财,借了五百元农贷,说是自出资本四百元,买一条耕牛,结果把钱花到另外的用途了,那个小组马上就开斗争会,把借的钱完全退了出来,由农贷会分配给组里仍需资金的一些组员了,还有一个叫做王福盛的农民,借了农贷,并不按照自己计划去生产,那一个小组也开了斗争会,他被大家批评得哭起来,当场承认了错误,回去后一发奋,生产超过原来计划了。五区三乡农民刘六,是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在村民大会上讨论借农贷时,他也要借,全村村民七言八语地把他批评了一顿,谁也不联保他,他急得跺脚了:“只要借给我农贷买把镢,一定开荒二垧。”并且当众宣誓:“永不做二流子”了,果然,在春耕里面,变做了积极生产的劳动农民了。

    以全县的需要量来说,这次农贷的数额不大,可是在农民生产上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

    边区银行的农贷真正将支农惠农落到了实处,为我们今天支农贷款的发放起到了榜样作用。边区银行的这种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也给今天苦于农村市场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各家金融机构提供了启示:只有到群众中去,以群众的需要为依托,才是发展农村金融的必由之路。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