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晓鹏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1日
金融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活动。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三年多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末,17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近3200亿,实现营业收入159多亿,三年内翻了两番。租赁渗透率不断提高,促进投资、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金融租赁业已告别培育期,进入了成长期。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金融租赁业面临着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定位和选择。笔者认为,国际化应该成为未来金融租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租赁业国际化的经济理论意义
金融租赁业的国际化,并不单单是一个行业国际化、提高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问题。从经济理论上说,金融租赁业国际化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金融租赁业国际化是实现生产性资源在全球最优配置的有力手段。在融资方面,金融租赁国际化可以将资本投放到全球资金回报率最高的地方;在融物方面,金融租赁国际化可以将设备投放到全球生产贡献率最高的地方,从而在全球实现生产性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金融租赁业国际化可以提高全球资产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大型设备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是全球资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普遍存在交易笔数少、运行效率低的不足。金融租赁业国际化可以开拓设备资产的新市场,提高交易频率,发现最优价格,从而改善全球资产市场的运行效率。
(三)金融租赁业国际化可开辟发展中国家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侧重于输出商品和资本,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的建设,强调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金融危机不断发生,越来越受到质疑。而新经济发展模式认为,提高生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必须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以提高生产能力为目标。而金融租赁来源于承租人的生产需求,以生产利润为回报来源,能直接提高生产能力,其国际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生产所需的设备和资本,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金融租赁业国际化对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FDI输入国,2010年进出口贸易近3万亿美元,贸易依存度高达50%。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还只是经济大国,不是经济强国,许多领域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租赁业的国际化可发挥突出作用。
(一)金融租赁业国际化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两高一资”行业较为严重,产能分别过剩2亿吨、4亿吨、2.5亿箱和750万吨。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单靠压缩产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慢、停产和失业等不良后果,需要找到消化吸收的解决途径。
金融租赁业的国际化,可以带动设备出口,转移生产能力到海外,达到既消化过剩产能,又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的三重目的。在这方面,电信、电力、机械等行业已有不少尝试和成功案例,并正在成为一个普遍趋势,租赁业从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金融租赁业国际化有助于国际贸易平衡。国际贸易失衡是新世纪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的另一个突出问题。2001-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从225亿美元增至2954亿美元,7年中增长了12倍,年均增速高达44%。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后,顺差规模有所下降,但2010年仍高达1831亿美元,成为引发内部经济失衡、外部贸易和汇率纠纷的重要因素。
金融租赁国际化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增加进口,优化出口,促进贸易平衡。进口方面,金融租赁可以通过从国外采购而直接拉动进口,同时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刺激对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出口方面,金融租赁可减少贸易统计中的出口额,缓解对出口目的国相关产业的冲击,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力。
(三)金融租赁业国际化有助于金融业“走出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目前,金融业“走出去”的主要还是商业银行。但海外业务还主要停留在传统存贷业务上,利润贡献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缺乏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高端金融服务的配套,因而难以取得当地市场的竞争优势。金融租赁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产品线,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而且可以依托我国制造业和金融资本实力的优势。因此,金融租赁有条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从而发挥金融业中“走出去”的先锋作用,带动其他金融业务走出国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