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获益结构调整 新华保险价值业务稳升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牛丽燕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从粗放式生长走向精细化管理,从短期爆发走向稳健成长,国内寿险业在长期探索与实践中,终于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基石,则牢牢构建于优化的寿险业务结构。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新华保险现有业务价值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其中作为生产主力的个险及银代渠道,现有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均超过25%。标志着寿险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业务价值指标也持续改善,尤其是个险新业务价值以约20%的增速稳步提升,其在新业务价值中的占比已超过60%。

  续期业务占半壁江山

  15年间,新华保险历经资本市场的牛熊转换,始终扎根于保险保障的沃土,在变幻的市场格局中以价值成长为惟一导向,“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在2011年中再次以稳健、可持续的业绩吸引业内目光。无论是2007、2008年的过山车式行情,还是近两年来市场的震荡环境,新华保险克制住了外部变幻的投影,专注于调整业务结构,将核心业务变成撬动整体价值提升的支点。

  以时间为横轴,以具体的调整举措为纵轴,价值成长作为交点,新华保险近几年来的发展轨迹显而易见。从2007年率先推行“重点发展保障型和期交型产品”,2008年正式提出包括个人期交、银代期交、法人短险和续期在内的“核心业务”概念,到2010年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新华保险自上而下、全员参与、整固执行,2010年底一举跃居行业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华保险超过930亿元的规模保费中,续期业务贡献超过360亿元,以高于1/3的占比捍卫了核心业务对于整体业务价值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续期业务在2010年底所显现的巨大效应早就有迹可循。过去五年间,新华保险个险新契约保费从30亿不到增长到超过100亿元,银代新单保费从约150亿元增加至超过440亿元。新单保费的快速发展犹如源源不断的血液,为续期业务的滚动壮大输送了不竭动力。

  截至2011年5月,新华保险整体期交业务占比已超过65%,高于市场10多个百分点,在2010年基础上稳步提升,并带动核心业务占比超过70%。

  最新数据显示,依靠期交业务的健康持续增长,新华保险续期业务逐渐成为保费收入的主力。5月底,续期业务保费收入已接近总保费的一半,其“滚雪球”效应得以充分释放。


  从粗放式生长走向精细化管理,从短期爆发走向稳健成长,国内寿险业在长期探索与实践中,终于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基石,则牢牢构建于优化的寿险业务结构。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新华保险现有业务价值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其中作为生产主力的个险及银代渠道,现有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均超过25%。标志着寿险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业务价值指标也持续改善,尤其是个险新业务价值以约20%的增速稳步提升,其在新业务价值中的占比已超过60%。

  续期业务占半壁江山

  15年间,新华保险历经资本市场的牛熊转换,始终扎根于保险保障的沃土,在变幻的市场格局中以价值成长为惟一导向,“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在2011年中再次以稳健、可持续的业绩吸引业内目光。无论是2007、2008年的过山车式行情,还是近两年来市场的震荡环境,新华保险克制住了外部变幻的投影,专注于调整业务结构,将核心业务变成撬动整体价值提升的支点。

  以时间为横轴,以具体的调整举措为纵轴,价值成长作为交点,新华保险近几年来的发展轨迹显而易见。从2007年率先推行“重点发展保障型和期交型产品”,2008年正式提出包括个人期交、银代期交、法人短险和续期在内的“核心业务”概念,到2010年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新华保险自上而下、全员参与、整固执行,2010年底一举跃居行业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华保险超过930亿元的规模保费中,续期业务贡献超过360亿元,以高于1/3的占比捍卫了核心业务对于整体业务价值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续期业务在2010年底所显现的巨大效应早就有迹可循。过去五年间,新华保险个险新契约保费从30亿不到增长到超过100亿元,银代新单保费从约150亿元增加至超过440亿元。新单保费的快速发展犹如源源不断的血液,为续期业务的滚动壮大输送了不竭动力。

  截至2011年5月,新华保险整体期交业务占比已超过65%,高于市场10多个百分点,在2010年基础上稳步提升,并带动核心业务占比超过70%。

  最新数据显示,依靠期交业务的健康持续增长,新华保险续期业务逐渐成为保费收入的主力。5月底,续期业务保费收入已接近总保费的一半,其“滚雪球”效应得以充分释放。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