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应对通胀仍是重中之重 积极财政政策值得期待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袁蓉君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在5月份通胀率加速至2008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之后,7月6日傍晚人民银行宣布了年内第三次、去年10月以来第五次加息决定。此举符合“7月份将加息一次”的市场预期:最近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此前已出现上扬。当天晚上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外资银行专家表示,尽管很多市场人士此前呼吁货币政策应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但央行用实际行动表明应对通胀仍是重中之重。他们预计下半年决策者将继续保持现行的货币政策姿态,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16%的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

    在解读此次加息的原因时,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

    首先,将于下周五公布的6月份CPI数据将同比上升6%以上。尽管多数分析家预计今年下半年CPI增幅将下降,人民银行可能仍担忧上升的通胀预期,特别是当猪肉价格仍在上涨之时。此次加息可用于显示央行仍坚持紧缩姿态。其次,目前存款利率仍低于通胀水平。央行计划逐步提高利率至长期通胀水平,这一水平政府和很多机构都预计为大约4%。第三,因大多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有预期,此次加息的实际经济影响会相当小。这也是政府即使开始担心下半年经济增速但仍然加息的原因。不过,短期内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RRR)并加速数量紧缩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政府可能不得不运用先发制人的财政政策来抵消此次加息的某些负面影响。

    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此次央行用实际行动表明,通胀仍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本次加息基本确认了在15日前后公布的6月份经济数据的基本走向。其中,通胀很可能高于市场预期,而GDP增速则仍应保持在9.4%~9.5%的水平。面临着经济与通胀双增长的局面,中国央行可以腾挪的空间并不大,加息是必然的选择。另外,此举也表明央行愿意在某种程度上牺牲部分经济增速,来控制通胀以及通胀预期的上升,进而实现经济‘软着陆’。”刘利刚如是说。

    谈到此次加息的影响时,刘利刚表示,尽管本次加息25个基点对缓解负利率帮助甚微,但仍有利于减轻实际负利率的程度。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本次加息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即其对存款的影响将大于对贷款的影响。这是因为,由于市场流动性偏紧,市场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远远高于基准利率,并已经考虑到了多次加息的因素。由于此前市场已经对此次加息预期强烈,陆挺相信此举的市场影响相当有限,市场甚至可能因加息“靴子”终于落地而感到有所宽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除活期存款利率未上调外,其他所有期限的利率均对称上调25个基点。陆挺据此认为银行可能会略微受益于利差的改善,表示对称加息可能部分由于政府担心银行的健康和盈利状况。

    展望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陆挺认为,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坚持16%的M2增速目标,但今年剩下时间央行将不再加息,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非常有限。“好消息将更多地来自于与保障房和基础设施支出相关的财政政策方面。”

    当天上午野村证券中国区股票研究主管吴海锋通过视频接受北京的记者采访时也发表了类似看法。他说,下半年财政政策可能会变得比较积极,以符合年初“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今年1~5月份财政是盈余的,全年是9500亿元财政赤字。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半年应该有实施比较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他还认为,上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已经说明中国进入了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通道。他预计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出台,比如重新启动购置汽车补贴或购置税减免、下调进口关税等。

    刘利刚则提醒道,中国决策者需要考虑到,由于多次上调RRR却将存款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大量的银行存款已经开始逃离银行系统并流向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相比,这些机构因不受调整RRR的影响,在过去数十次RRR上调行动中所受冲击较小,也因为实际负利率的存在而获得了大量的流出银行体系的资金。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长足发展,一方面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中国金融体系中新的风险。考虑到通胀以及金融稳定的因素,刘利刚认为中国央行的加息仍未完结。为了控制通胀并管理通胀预期,央行在第三季度还将加息。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