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世昕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德清因血铅事件被限批 太湖蓝藻事件警钟长鸣
一个月前,针对浙江省德清县海久公司血铅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环保部宣布,不仅对德清所在的湖州市全市实现区域限批——停止对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还取消了德清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的资格。
浙江省历来被认为位列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第一方阵,德清也因近年来生态保护的成绩突出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县。所以,这样的地区发生血铅污染事件,也引发了各方面的讨论。有专家认为,江浙地区是我国经济的先发地区,发生这样的事件是必然,因为这些地区已经进入对环境还账的阶段;也有专家认为,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没有实现生态好转的拐点。
据说,近期浙江省高层多次指出,在浙江发生血铅污染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是不能原谅的低级错误。
环境学界的专家发现,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美国出现这个拐点是在人均GDP约1万美元之时。还有一些国家,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就出现了环境好转的拐点。而在江浙的一些地区,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6000美元,这些地区的环境拐点何时出现?日前,记者在江苏、浙江两省进行采访,探究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是否可以率先达到生态环境的拐点。
经济排头兵的环境痛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江苏的GDP超过4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浙江的GDP2.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都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排头兵。事实上,在环保系统内部也一直有这样的评价,这两个省都称得上是环境保护第一方阵的成员,不仅当地官员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而且政府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都舍得花钱。比如,两个省都较早地提出了要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自加压力。“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的环保投入高达45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
可就是这两个经济和环保都堪称楷模的地区,近年来都有重大污染事件发生,不管是2007年江苏无锡的太湖蓝藻爆发引发的饮水危机,还是今年的浙江德清血铅污染事件,都已经成为影响当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环境痛点。
说起德清县的血铅事件,当地的不少官员都觉得很惋惜。因为在大多数官员看来,近年来,德清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是比较卖力的,取得的成绩也可圈可点。
因为一起血铅污染事件,德清县成为第一个被取消创建国家生态县资格的地方。在此前的通报中,环保部负责人毫不避讳地指出,在这起血铅污染事件中,既有企业违规生产的因素,也有当地相关部门监管缺位的因素。
对取消其生态县创建资格一事,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该部门推动的生态创建,在资格审查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发生环保部查实处理的重大违法案件,以及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未完成目标的地区,实行一票否决。
德清血铅事件之后,浙江省已经召开了6次整顿铅酸电池行业的工作会议,全省273家铅酸电池企业全部停产整顿。据说,浙江省高层领导的态度是,今后不再支持这个行业发展,并多次把德清事件称之为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毕竟浙江的经济与生态保护成绩都在全国遥遥领先,已经跨越了用生态环境换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