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报网-每日新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
从2009年开始,大蒜、绿豆、生姜、苹果等农副产品轮番出现了短期内的大幅涨价。同期,艺术品投资市场也开始呈现井喷式暴增,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更是开始进入亿元时代。热闹的投资场景和飞涨的价格背后,是资本推助下的“钱流”逻辑。近期,本报携手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剖析“钱流”的来龙去脉。
让人迷惘的艺品拍卖市场
2011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现场,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刚一亮相,直接被人叫价1亿元,而在近50次的激烈竞价后,最终以3.7亿元成交,加15%佣金后,总成交价达到了4.255亿元。据介绍,2009年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就拍到了1.68亿元,自此中国书画拍卖市场进入了亿元时代。
同时记者发现,自2000年到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逐步递增,特别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呈现井喷式暴增,2009年212.50亿元,同比增长158.80%;2010年588.75亿元,同比增长177.06%。
对于艺术品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指出,资金大规模流入,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式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金融市场有10%的资金流出,同时,我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资金净流入的现象,全年市场增量资金规模约在700亿元以上。
尽管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但多数投资者却对未来行情感到迷惘。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品藏家,有着 “法人股大王”、“资本猎豹”之称的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表示:“艺术品投资市场还能维持多长时间、是泡沫继续变大还是即将破裂,我没法判断。”
在2011嘉德春拍中,在去年还被称为“软宝石”的53件田黄拍品有20件最终流拍。而在重庆,一件重36500克、起拍价3.333亿元的巨型田黄石同样以流拍收场。
游资为何追逐中药材及农产品
四处突围的资金也推动着中药材及农产品价格的疯狂上涨。据安国中药材市场的经销商介绍,自2009年以来,许多中药材的价格都涨了一倍,甚至两三倍。到2011年的三、四月份,中药材又开始了新一轮涨势,其中90%都涨了价,参类药材涨幅最高。“太子参2009年的价格是20到30元一公斤,到现在已经达到了450元一公斤,涨了约10倍。”
“中药材是地域分布狭小的产品,很多药材在全国只有一两个地区生产。比如黄连只有四川产,产地非常集中。他拿出几千万或一个亿,就能垄断这个品种。”河北省安国市永泰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宋路群分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同时指出,绿豆、苹果、棉花、大蒜这些产品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是总量相对较小。第二是有一定的可储藏特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常清指出,小宗农产品除了总量小、需要的资金量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规范的市场,信息非常不透明,更容易被资金利用,夸大供求信息,把价格炒高。
出路瓶颈造就游资凶悍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认为,大家疯狂涌入艺术品拍卖领域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见效快。据业内人士介绍,在2008、2009年,山西有一场比较轰轰烈烈的资源整合的运动,有专家学者就估计整个释放出来的资金大概有3000亿元的规模。另外,在高能耗行业,更是有大量闲置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资金无处可投,从正规的投资渠道流向了投机和炒作。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太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这导致一个很直接的结果就是,钱都涌到一个地方,买房地产把房价炒得不得了,买农产品就把农产品的价格抬得不得了。“面对充足的流动性,围追堵截的办法最终会按下葫芦起了瓢,资本总要得到回报,这是金融主管部门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黄益平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