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方华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编者按:
用“内忧外患”一词来形容2011年寿险企业面临的渠道困境,似乎并不为过。
在个险营销员增长速度自2010年以来持续放缓的背景下,监管层此番加强对银保渠道的监管,犹如雪上加霜。
祸不单行。来势凶猛的通胀压力下,加息造就了保险业久违了的利率风险,诸多寿险产品一直以来刻意突出和放大的理财功能,陡然丧失了竞争力。
今年前4个月,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出现了负增长,这在过去十余年内是从未发生过的。
究其根源,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等风险因素齐聚2011年,最终导致寿险业经年积累的弊端集中暴露出来:产品宣导重理财导致保障功能淡化、产销合一导致寿险企业自卖自夸、营销员门槛过低造成队伍参差不齐等。市场不免反思,作为一类“体验型”的商品,保险最终依靠什么来赢得市场的信赖和需要?
呼声已久的费率市场化改革、产销分离试点、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等,正在推进过程中,谁会成为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突破口?市场仍在等待答案……
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等风险因素齐聚,使得保险“销售难”的困境,在2011年上半年陡然显现出来。
4月寿险保费如期跳水,5月寿险保费止跌企稳,种种迹象显示,虽然寿险月度保费的周期变化,符合了既往的走势,但总体增速放缓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占据寿险保费半壁江山的银保保费,在今年前5个月内增速大幅减小,这导致寿险保费收入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
显然,在个险营销员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政策风险的突然降临,进一步加剧了现实的渠道困境: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掌控力正在逐渐变弱,保险产品自身应有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和放大。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正在频频出台:提高营销员学历门槛、试点专属销售推动产销分离、叫停快速返还型产品等,所有的尝试和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寿险产品与大众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公众需要保险保障,但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并不被大众所熟知和信赖。
是产品形态的问题,还是销售模式的问题?分析人士认为,现实的困境再次提醒保险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推动保险产品从“被动营销”转向公众的“主动选择”,最终实现消费者简单买保险的朴素愿望。但前提是,保险产品的保障性能在最大程度上予以强化,企业不惜以牺牲短期保费规模的扩张为代价,推出性价比最优的产品,满足公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前所未有”的负增长
截至5月末,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767.64亿元,其中寿险保费4423.43亿元,5月单月实现寿险保费606.83亿元,这与4月单月寿险保费606.2亿元基本持平,无明显增长。与4月份单月寿险保费环比下降39.3%相比,全行业寿险保费在5月份止跌企稳。
三大寿险巨头的数据显示,5月保费增速远低于去年同期。在新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1~5月原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平安寿险前5个月保费收入环比微增3.02%,中国太保寿险5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5%。其中中国人寿前5个月保费增速较1~4月保费收入9.4%的同比增速再次放缓,尤其银保保费收入增长缓慢。
“在今年前4个月,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出现了负增长,这在过去十余年中是从未发生过的。”安信证券报告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寿险行业保费增长出现明显放缓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银保、个险渠道的保费增长,均出现一定的困难,在个险营销员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的同时,监管层又加强了针对银保渠道的监管。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