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赵洋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中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方面得益于一系列重拳的果断出击,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金融安全的保障。而反观美国等西方国家,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或陷入危机状态,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先后进入经济衰退,并拖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经济危机。这进一步反证了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充分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新能源企业,我们的发展当然离不开金融业的巨大支持,几大商业银行都给予了大量贷款支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很多企业面临资金困境时,这些银行并没有从英利抽回贷款,反而增加了授信额度,特别是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针对我们这些外向型企业及时出台的相关政策,更是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是2009年末,记者在河北保定英利集团采访时,公司首席战略官马学禄的一番感慨,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的采访记录显示,有14家银行对英利集团给予资金支持,授信总额近百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行保定中支又出台了什么政策,让这家新能源公司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原来,2008年9月之后,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快速蔓延,国外客户的支付能力减弱,延期付款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出口企业不能按时收汇。受此影响,国内企业不但享受不到退税优惠,而且还要补交增值税,资金周转更加困难,这使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外向型出口企业生存更加艰难,甚至部分企业濒临倒闭。
以全球五大光伏制造商之一的保定天威英利公司为例,从2008年11月中旬到2009年4月,国外客户要求延期付款的合同金额高达2.5亿美元,同时不符合远期收汇备案条件,这让企业不仅损失17%的退税款,还要补交17%的国内增值税,企业预计风险损失高达5.8亿元人民币。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截至2009年5月末,仅保定市的600多家出口型企业中,就有118家因受到外商延期付汇影响,造成的企业税收损失金额预计在10亿元以上。
针对这一情况,人行保定市中心支行于2009年6月1日制定出台了《远期收汇备案工作指引》,成功帮助企业避免因外商延期付汇而导致的税收损失,受到保定市人民政府的通报表扬。其中,英利集团避免的损失预计高达5.8亿元人民币。
这仅仅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业发挥现代经济核心作用的一个事例。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内需、保增长,金融业担起重任,为中国经济巨轮在国际金融海啸冲击中保驾护航。
提起刚刚过去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至今依然心有余悸。
在金融危机影响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迅速作出了重大调整,即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诸如4万亿元投资、十大行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重拳相继打出。
“这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当时有研究者如此评价,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决策层对货币信贷政策进一步细化,在央行明确表态“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时提出,要“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
当世界主要经济体还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率先探底回升,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探底至6.1%,到二季度,回升至7.9%,2009年全年则实现8.7%的增长,成功完成全年“保8”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上半年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最高水平,达到7.37万亿元,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高达9.59万亿元,有力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中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方面得益于一系列重拳的果断出击,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金融安全的保障。而反观美国等西方国家,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或陷入危机状态,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先后进入经济衰退,并拖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经济危机。“这进一步反证了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充分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有专家撰文指出。
这一状况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同样突出。1997年夏天,一场爆发自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东南亚,继而演变成影响全球的亚洲金融风暴。这场金融危机在导致东南亚多个国家股市暴跌、货币大幅贬值、经济下滑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考验。
当时,全世界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人民币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中国政府却作出了令全世界震惊的举动,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中国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经济上如此,政治上如此,中国的人民币也从此获得了国际上的信赖,这对于一个大国的崛起很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如此评价。
更为金融专家津津乐道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中国政府于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拉开了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序幕。在随后的改革中,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如此回忆。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991年春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提出了“金融核心”的思想,说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金融与经济的本质联系。刚刚过去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十几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正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好诠释,凸显了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本色。
后记
在中国共产党90周年生日之际,6月12日,金融时报社在新中国革命政权和共和国金融事业的摇篮——江西瑞金隆重启动了“红色金融足迹”大型系列报道之旅。在随后的20多天时间里,“红色金融足迹”报道组的记者们重访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四川巴中、山东掖县、河南焦作、河北石家庄等地,深入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在初创阶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由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圳,沿着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足迹,抓住我国金融业每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转折点,通过对重大金融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研究者、博物馆解说员和为我国金融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的金融人的讲述,用真实生动的笔触,通过“过去的故事,今天的变化”,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党领导我国金融事业从弱小到壮大的风雨历程,以及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
值此“红色金融足迹”系列报道结束之际,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红色金融足迹”沉甸甸的分量和伟大的精神。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卷,在引领读者重温我国金融发展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们牢记中国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金融先辈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更深刻地思考中国金融改革的今天和明天,为中国金融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沿着“红色金融足迹”,不断努力奋斗,将我国的金融改革发展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