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不改考核机制违规揽储难免 背后“潜伏”深层因素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1日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一直是政策“禁区”,为什么还有人敢明目张胆地高息揽储?往小处说,是行里下了“死命令”,完不成半年业绩考核,要扣工资、奖金,甚至调岗;往大处讲,是商业银行不自律,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致。殊不知,其背后还“潜伏”着更深层的因素。

  一方面银行很“差钱”。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五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商业银行缴纳比例高达21.5%;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导致部分银行资金吃紧,需要加大吸存力度;加上近期居民投资趋于活跃,储蓄搬家导致了银行的“钱袋子”开始紧缩;还有去年的 “放贷潮”,导致部分银行存款余额十分有限,存贷比逼近中国银监会制定的75%的“红线”。如果银行不能吸纳充足的存款,要想达标,只有收紧信贷规模。而信贷规模的收紧,意味着放货规模减小,银行岂不越收紧越穷?因而,只有尽量绕开现有的监管规制,通过高息揽储或变相高息揽储等办法来吸引资金,弥补存款的不足。殊不知,违规揽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扰乱银行业金融秩序。

  另一方面监管很“差力”。今年,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等监管指标需要在6月末之前达标。《存款自律公约》约定会员单位不得采取存款“贴水”或高息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央行也曾发布 《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严禁金融机构以手续费、有奖储蓄、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违规揽储。可是银行违规揽储为何屡禁不止?说穿了,关键是真正处罚得少,常常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即使有处罚,也是“家长打孩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导致《公约》、“禁令”等成了“纸老虎”,致使许多银行铤而走险的揽储手段更加隐蔽,也更加疯狂。在商业银行“差钱”和监管“差力”的情况下,违规揽储泛滥,难道仅是商业银行的错吗?

  其实,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理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从这个角度上讲,商业银行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目前以存贷款时点规模为核心的传统考核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多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以增加新的盈利点,改变完全依赖存贷差过日子的现况,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揽储。否则,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还会铤而走险违规揽储。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