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 国际板推出“欲速则不达”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马翠莲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1日

  近期,由于多位官员在不同场合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使得A股市场的国际板建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市场反应也空前强烈。目前已有60多家公司向相关监管部门表达了在国际板挂牌的意向,一些国内大型投行也已储备了多个“相当成熟”的国际板项目。但是,由于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对我国市场环境提出全新的挑战,故国际板不能在国内资本市场有明显制度缺陷的情况下匆忙推出,而应在市场制度整改基础上谨慎实施

  《上海金融报》:请您谈谈A股市场建立国际板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

  王尧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这种滞后表现为中国的GDP在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但是全球大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的配置则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国际板的设立有助于中国及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国际板的建立将吸引境外一流企业来国内上市,有利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打造蓝筹股市场。放眼各国际金融中心,股票市场国际化对于其证券交易所乃至整个金融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根据我国国家战略,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建设国际板、建设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也是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的需要。

  确定国际板用人民币标价,本身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体现。一般而言,货币国际化要经过如下阶段:首先,货币在周边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其次,货币成为周边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值、结算和流通货币;再次,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推出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表明A股市场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不仅可体现人民币在国际资本交易中的计价单位作用,还可提高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自2008年底开始,我国逐渐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和推广人民币的计价和结算,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迅猛增加。当境外的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就要求人民币具有长期储备价值,且有相应的成熟投资环境使其保值增值。这就需要一个包括A股市场在内的庞大人民币金融市场来满足其交易需求。这就要求中国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先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进而发展成为以人民币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报》:建立国际板对于投资者的意义又有哪些?

  王尧基:建设国际板将为国内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随着中国内地个人财富增长,投资理财需求日益增加,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迫切希望获得更多回报可期的投资渠道。近年来,中国境内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即境内蓝筹股规模数量有限。这导致基金风格差别不大,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度雷同,蓝筹股流动性大幅下降,加大了市场波动。引入国际板,将为本土投资者提供全新的投资品种———成本更低、风险可控的国际投资工具,为基金提供更多产品标的,从而拓宽投资领域。建立国际板,也使得境内投资者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时可以规避汇率风险。此外,来国际板上市的外国企业如果要将所募集的资金转移到境外使用,就会把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兑换为美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存量,从而减少汇率风险损失。

  《上海金融报》:国际板将对中国资本市场资金面产生什么影响?

  王尧基:国际板的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估值压力及对场内资金的分流。因为境外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远低于A股市场,如果国际板的发行价格参照海外已上市交易的股票估值水平,国际板中股价相对低的、类似于世界500强的公司,将与A股已有品种形成比价效应,抛弃A股中的高估值个股而投资于国际板,将会成为投资者的必然选择。但这一过程将是渐进的,且A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质地不错的股票,还不至于出现由于强势的资金分流使主板边缘化的情况。

  当然,国际板会分流场内资金,也会吸引新的场外资金介入。如不愿再受“负利率”侵蚀的部分储蓄资金以及从房市中流出的部分投资资金,都有可能投资于回报可期的国际板企业,这有利于吸收现阶段中国内地过剩的流动性,从而避免流动性过分集中于楼市和部分商品市场。

  《上海金融报》:国际板将对我国的证券服务业带来什么影响?

  王尧基:境外企业上市,为我国的证券公司以及金融市场中的中介拓展业务带来巨大的机遇,国内券商投行业可通过做承销、保荐业务,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但与国际大投行相比,中国本土证券公司在业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将通过与境外优秀企业建立业务关系,逐渐丰富国际资本市场经验、向国际同行看齐;同时,国际板的建立,将吸引部分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境外企业到上交所上市,从而会吸引国际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向上海集聚,同国内同行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将激励国内金融服务业加快国际化步伐,促使国内证券公司努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秉持合规经营理念、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上海金融报》:世界500强企业为何会有在中国A股上市的强烈愿望?这些公司的上市将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乃至市场环境?

  王尧基:近年来,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许多世界级跨国公司将其生产性环节逐步移向中国,并在产品、人力等方面都比较深地融入了中国市场。全球500强公司基本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来自中国分部的收入及利润在大型跨国公司总收入及总利润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中国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长期增长潜力,也使得全球各大型跨国公司希望进一步加速融入中国。而在中国A股上市则是一个上好途径。中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在国际板上市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可进一步巩固客户忠诚度和消费认知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除了筹集资金,通过上市可以获得国际优良企业的社会地位,会使中国消费者更易于接受这些企业及其产品。因此,境外公司(特别是在中国有业务的公司)有在中国A股上市的强烈愿望。

  跨国公司介入A股市场国际板,可能会对中国上市公司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事先能对市场环境等进行积极整改、应对得当(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国际板企业上市后就有可能在公司治理、分红回报等方面,对国内上市公司起到正面的示范效应,从而使国内上市公司找到自身差距并提高素质。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国际板上市必将对国内市场环境乃至金融秩序提出新的要求———中国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需向国际标准靠拢。这不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其他相关领域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完全依靠金融监管部门,事实上这远远不够,但国内又不具备海外市场通用的集体诉讼制度。如果国际板不能够建立起集体诉讼制度,境内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将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上海金融报》:目前A股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内上市公司的“圈钱”现象会影响国际板的推出和发展吗?

  王尧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国内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股市的功能定位长期存在问题,前些年主板为“国企脱困”服务,近年来中小版、创业板又成为少数大股东“圈钱造富”的工具。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凸显,但没有形成真诚回报投资者的氛围,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股息率远低于存款利率,且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垃圾”公司不能及时被淘汰。在真正的投资机会难觅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上盛行“炒”股票,博取差价成为主要的获利方式,多数投资者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在国外成熟的股市上,是以分红作为投资者的主要回报的。中国A股的投资者多年来未充分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制度存在缺陷。

  我们应当明白:国外的成熟市场上为什么不“圈钱”?不是因为外国公司“觉悟”高而不“圈钱”,主要是因为那里有强有力的多方监管机制存在,即使是去那里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圈不了钱”,且对当地股东分红很优厚。如中国石油在美上市时仅融资29亿美元,但上市头四年却累计向境外投资者分红百亿美元以上,而国内投资者却未获得同等“待遇”。正是这样,近年美国投资者通过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直接投资,其年收益率高达18%。尽管如此,仅今年3月以来,还有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我们应该熟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在中国现有的监管能力有限、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匆忙推出国际板,难保有些机构不爆炒国际板,也难保国际板上市企业不“圈钱”。此前B股对国内居民放开后出现的爆炒及创业板公司高管的高价套现,就是“前车之鉴”。

  此外,对于国际板,我们不能简单把它看作一个投资渠道,必须有更长远的眼光,要考虑其上市之后A股市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应当看到,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国际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得看国际资本是否愿意投资于用人民币交易的市场。如果以现在有明显制度缺陷的市场环境匆忙推出国际板,很可能导致国际板企业“入乡随俗”地“圈钱”,不仅会损害国内投资者的利益,也会使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投资市场望而却步,从而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乃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局。

  《上海金融报》:您对A股市场国际板的推出还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王尧基:据报道,自去年5月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国际板在规则的论证和起草方面、技术准备方面、监管安排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像有些人所说的,从现在起可以随时推出国际板了。那些极力鼓动赶快推出国际板的人,应当好好反思一下近在眼前的例子———被认为经过“十年磨一剑”式“充分准备”的创业板在推出不久,即显现出制度准备明显不足的弊端。况且,与创业板相比,国际板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风险更难预期。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板规则还很有必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兼听则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是各方逐渐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投资者逐步做好准备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的市场环境也应尽快得到切实整改和完善:一方面,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包括对我国的《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修订,尽快引入强制分红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乃至有关金融司法方面的国际通用原则,完善金融监管(不能再走创业板和中小板式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老路)、早日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另一方面,对于来上市的外国企业应事先设计好宽严相济的规制措施、尽可能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从而保证国际板建立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欲速则不达”。正因为国际板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而不能在国内资本市场有明显制度缺陷的情况下匆忙推出。对于国际板,应“谋定而后动”,应在集思广益并对市场环境进行认真整改的基础上谨慎推出。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