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洛希尔(E.L. Rothschild),这家私营的家族式投资公司,对多数人而言几乎闻所未闻。但细心的人可能会禁不住问:“是那个Rothschild?”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洛希尔(也被译作罗斯柴尔德)家族。
2003年,依夫林·洛希尔爵士(Sir Evelyn de Rothschild)和他的夫人——林恩·福雷斯特·洛希尔(Lynn Forester de Rothschild)创建了这家以他们名字首字母命名的投资公司。在此后数年中,这家公司的投资遍布美国、英国、欧洲、印度、南美,投资兴趣也从金融服务、科技和通信领域到媒体、不动产、农业、奢侈品等。
有趣的是,洛希尔现已将目光投向了“天气”这一听上去并不寻常的“商品”。在收购了美国天气中心(Weather Central LP)70%股权后,洛希尔夫妇最近的一大“爱好”恐怕就是“我的天气”(MyWeather.com)——能够根据个人生活方式和兴趣来定制的个性化天气预测网站。
洛希尔夫妇日前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与我们分享了过去的投资故事以及未来的投资图谱。
金融危机与农业
第一财经日报:危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们公司?
林恩:与其说我们聪明,不如说更加幸运。当我们在2007年看到第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也就是2007年8月贝尔斯登公司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开始担忧价格问题。我们在交易定价方面开始面临困难,因为定价并不令人满意,当时我们决定卖出,因为市场确实开始不景气。到2008年初,依夫林卖出了他在银行业的股权,我们也卖出了当时在印度农业投资的少数股权。所以在整个世界真正迈入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公司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当然,这场危机对每个人而言都很痛苦,但所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太大影响。
日报:能否谈谈你们对印度农业的投资?
林恩:我们是当时首家投资印度农业的海外公司,与我们合作的是印度著名实业家苏尼尔·米塔尔(Sunil Mittal),他是印度电信巨头,也是印度最富有的人之一。我们进入印度市场时作出的承诺是“让印度农业与世界接轨”,而中国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尤其在改善生产力方面,因为印度农业40%的生产力被浪费了。
我们在印度引进了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建立了一个教育平台告诉农民不能只种植稻谷和小麦,因为这些作物的利润率太低,对地下水也不利,而要转向种植利润更高的食品和蔬菜。印度总理辛格(Manmohan Singh)热情洋溢,对我们的投资表示了极大欢迎。
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之前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银行、电信、媒体等领域。所以最终把大部分股权都卖给了菲律宾的Del Monte公司,这家公司在这方面有专长,而且也想进入印度市场。我们找到了很好的金融退出方式,也为印度方面找到了理想的替代合作者。
这就是我们在印度的故事,现在我们仍拥有少数股权。但如今我们的投资兴趣主要在天气、不动产和其他领域。
依夫林:我们应该看到印度农业的基本情况:40%生产力是被浪费的。很多印度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作物无法运输到市场上出售,或者以干净、可食用的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来实现这一点。所以我并不认为金融危机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系统效率就很高。几百年来,你们的水利系统、灌溉系统一直很好。印度这方面就相形见绌。前几年印度还是最大的生产国之一,不过今天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要求是干净、包装良好、卖相好,而且要安全。印度的土地肥沃,但要持续改善农业部门,改善生产力、交通运输和将农产品上市销售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