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
面对茫然与梦想,30岁的你该如何把握 图片来源:新华网
相亲会上,众多父母替儿女上阵收集资料 图片来源:新华网
妈妈为“80后”的儿子买婚房已花尽了所有积蓄,儿子再找妈妈要彩礼钱,妈妈拿不出,母子产生争执,妈妈说儿子这是在逼她去死,儿子说那你就死吧,结果妈妈真从楼上飞身而下,当即身亡。这是几天前发生的真实一幕。
“80后”一代陆续步入而立之年。在中国,三十称而立,通俗的解释为30岁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而最低的要求则是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责任,并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与“70后”相比,步入30岁的“80后”大多生活轨迹还不清晰,工作还不够稳定,生存能力不足,有的只能“啃食”父母。
近日,根据某知名银行公布针对“30世代”即25至35岁男女所做的“青年财力大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成是“月光族”,其中有近1成还入不敷出,尤其已婚有小孩者,因经济负担较重,每月有结余的比例更低。
婚姻、工作、生活,本该是成家立业的年纪,却变成困扰纠结的岁月。不结婚的,被称为“剩一族”;没车没房也要结婚的,被称为“裸婚族”;生活入不敷出,靠父母接济的,叫“啃老族”;背着贷款过日子的,叫“奴族”——卡奴、房奴、车奴……本期民生透视“30世代”的生存状态。
剩烦恼:谁是我的菜
今年才29岁的兰心,说自己是一个标准剩女。“已经都挑到这个年纪了,还不找个自己满意的,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在南开大学当老师的兰心是个硕士,不仅学历高而且人长得漂亮,工作也稳定,去年在父母的赞助下还买了套小公寓。多次相亲,仍找不到合适的男友,兰心说:“我的要求不高,可就是没有合适的。”
“人说怕什么,就来什么。我最怕成为‘剩女’,20岁起就积极地寻觅爱人。时至今日,身边的同学全都结婚了,自己却依然孤身一人。”
如果真能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剩女”的日子过得也会不错。但来自父母的压力也让兰心心存压力。“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受苦,要求嫁个有钱人。”刚开始,兰心觉得这想法特俗,后来时间一长,见得越多,渐渐觉得越有道理,“对方有物质基础,能让我少奋斗几年,这肯定是首要考虑的条件。”
还有一场接一场的同学的婚礼,像接力赛,那婚礼也一个比一个豪华,兰心每次去之前都发狠:“逮个人随便嫁了算了”。兰心还是选择去相亲,完成每个“剩女”的必修课。但是兰心也有自己的想法,“有钱当然好,但还要有感觉。”
前段时间,兰心一个下午被安排了三次相亲。“第一个是律师,在北京工作。见面直接就问我把房子买在北京有何意见,太自以为是;第二个是牙医,从头到尾都只和介绍人说话,眼睛都不敢看我;最后一个是公务员,很老实,说话总是‘我妈如何如何’,家里条件很好,但完全没有主见。”
炎热的夏天来了,兰心还在不停地相亲中,她相信总有一盘是属于她的菜。
和兰心一样,周妈妈家里也有一个“剩族”,不过是个“剩男”。周妈妈的儿子石磊,博士毕业在北京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收入稳定,人也长得很周正,就是年过30还没女朋友。婚姻大事,儿女不急父母急。周妈妈不仅张罗亲戚朋友都给石磊介绍对象,自己和老伴也亲自上阵参加了几次街道组织的“‘新’包办相亲会”,就是父母拿着孩子的资料和照片替孩子相亲。石磊知道后,不但不领情,还为此和母亲大闹了一场,说是自己的事不用爸妈管。周妈妈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北京某顾问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600余位25岁至30岁的被访者中有54.1%的人尚未结婚;75.4%的人赞成先立业后成家;32.3%的人能接受独身主义。择偶圈子小、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成为当前白领一族在婚恋问题上面临的三大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