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文化,改变着农家 宁都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彭灏 杨伟辉 特约记者许万里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5日

文化,改变着农家

——宁都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彭灏 杨伟辉 特约记者许万里

  黄梅戏进村来、农民自费出书、争当“孝子贤媳”……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宁都乡村,惊喜地发现这里农村正上演着一件件新鲜事。

  黄梅戏进村来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在宁都县梅江镇背村村增比社区,动听的黄梅戏中夹杂着阵阵叫好声。近日,该村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村里根据村民的要求,请来了安徽黄梅戏剧团前来表演。

  据背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小琳介绍,虽然该村距县城只有2.5公里,但村里一直没有一个可供村民集体活动的室内场所,是典型的“灯下黑”。去年,该村启动新农村建设,新建活动中心自然成了村里的大事。由村民理事会牵头,想方设法为建村民活动中心筹资130万元。经过3个月的施工,上下两层共1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建成使用。

  农民文化“伙食”的改善,离不开文化“食堂”的建设。近年来,宁都县本着“夯实文化阵地,引进先进文化”的理念,通过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动员力量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农村活动中心建设。去年以来,该县安排近800万元建起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00多个村文化活动室。搭好台唱好戏,有了活动中心,各村“文化大餐”不再是“四菜一汤”(吹、拉、弹、唱和读报)了,越来越多高雅的艺术搬到了村民眼皮底下。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刚进入宁都县石上镇街道,记者就发现街边有一个摊点被村民层层围住了。走近一看,发现78岁的彭月生老人正在免费派发自己撰写的书。彭月生说:“这本书名为《宁都石上民俗文化》,是我自己出钱印的,主要介绍我们镇里特有的民俗‘割鸡’和‘桥帮灯’,希望大家拿回去多看看!也多向外面的亲朋好友介绍石上的民俗文化。”

  宁都是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民间流传着“割鸡”“傩戏”“竹篙火笼”“妆古史”“茶篮灯”“兔子灯”“剪纸”等10余种客家传统民俗,大多仅凭口传心授,容易出现误传。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彭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镇文化站退休后,他回到石上村,开始收集与民俗相关的故事典籍并整理成书。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宁都县充分挖掘农村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同时,该县创新农村文化培训方式,变集中培训为对口培训,根据村民的需求从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指派相应的文艺工作者为文化指导员,定点结对村里的文化联络员,指导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组织村民自编自演,创作选编出一批既贴近农村又富有思想性的文艺作品。民俗节目《秧麦乐》参加第二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开幕式表演、宁都道情《山菇溢香》获赣州市“建设新农村中的巾帼英雄”会演一等奖,真正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争当“孝子贤媳”

  最近一个月,宁都县赖村镇围足村村民黄金生变了,变得孝敬老人了。 他在吃饭前总不忘记做一件事:给他卧病在床的老父亲送饭和喂饭。而之前,黄金生觉得老人难伺候,很少精心照顾患病在床的父亲,自从镇政府给村里的十佳“孝子贤媳”颁奖后,对他触动很大。

  前段时间,赖村镇在镇里的人民广场上举行了2010年度十佳“孝子贤媳”表彰大会。经过一个多月层层推选,最终民主评议出15名尽孝尽忠的杰出代表,给全镇人民树立了一个个学习的榜样。

  为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宁都县在全县深入开展“孝子贤媳”“文明信用户”“文明婚育户”等文明新风评选活动,从村民身边寻找典型,大力宣传孝亲爱老的社会公德,努力构建“人人争做孝心使者、个个都是文明形象”的社会新风尚。在榜样的带动下,该县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思想解放,掌握技能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的少了。日前,该县黄石镇大岭村和赖村镇围足村荣获全省第三届文明村镇称号。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