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李茜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4日
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利润,原本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不过,由于目前国内相关制度不完善,变成了企业的难题。在日前上期所举办的“走进天胶产业”调研活动中,一些橡胶企业呼吁监管层放宽现行会计准则中对套保的限制,减少对套保企业的束缚,以促进市场保值与投机力量的平衡。
“套保有效性认定”限制过多在不少现货企业看来,操作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虽然必要,但付诸实践却存在多种制约,包括符合会计准则中关于套保有效性的严格约束、银行信贷对套保企业的不支持,及期现市场收益的分开计算等。
据悉,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现货企业须同时满足五项条件,才能适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其中一条规定,“企业必须持续评估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并确保该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这个“高度有效”,指的是套期保值量化标准在80%-125%之间,凡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就带有投机的嫌疑,这个量化标准显得过于狭窄。
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商品的季节性波动幅度较大,企业在套保过程中就会经常超过准则规定的量化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适合保值的会计手段,由此产生的盈亏被划为非经常性损益,加大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利润波幅。“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套保的有效性’的规定是从国外引进的套保会计。但目前,国外期货市场和国内的是有区别的,所以认定不是那么容易。一旦期货套保与现货市场采购盈亏不相抵,肯定就直接纳入投资处理了”。某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套期保值是不能以盈亏来判断。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现货企业套期保值做账时,往往被列入投资范围,而投资栏一旦出现巨亏,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被迫放弃套保,这在上市企业中表现的更明显。”
根据海南橡胶的2011年一季报显示,投资收益的本期金额约为亏损1.73亿元,而上期金额为盈利731万元,变化比例达-2466.13%。为此,海南橡胶不得不在财务报表中强调,这是由于该季度橡胶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套保资金占用增大,公司采取提前了结部分套保合约,同时对应卖出现货的措施。
海南中橡电子交易市场总经理张志凡表示,现有会计准则对套保有效性的限制较多,在期货和现货出现有利价差时,由于准则限制,企业对冲操作会有较多顾虑。”一方面企业不能获取额外利润,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保值企业作为期货和现货纽带发挥保持两者合理价差的天然优势。“为此,他建议放宽现行会计准则对平仓、移仓、套保有效性认定等问题的处理,只要原则上符合套保原则,对中间过程不应有太多限制。
银行信贷不支持企业“套保”与此同时,国内银行对给予套保企业信贷支持存有很大疑虑,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在发达国家,申请信贷的企业如果不参与期市套保,很难通过银行的信贷资金评估。
而国内却相反,不少银行“谈期色变”,不愿给利用期市套保的企业放贷。“很多银行一看到企业财务报表中有‘套保’字眼,就调低这些企业的信用评级,视为‘高风险’客户,使这些企业的贷款难度变大,久而久之企业‘套保’积极性大大减少。”某橡胶企业经理表示。
另外,国企套保损益与现货盈亏不能合并计算也是一大瓶颈。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实施以前的会计制度下,套期保值所获盈利作为一项收益,往往不被重视,但套期保值业务发生的正常损失却因不能与现货所获相对应的收益相抵销,需要作特别说明,这对套保的国有企业来说很不公平。即便《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已公布并实施,但仍没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专家指出,套期保值本来就是规避企业采购原材料风险的工具,但由于国有企业考评体系不完善,一旦现货赚钱期货赔钱,虽然达到套保效果,但在考评体系中,负责套保的领导与员工都会被打负分,实际上是很不公平。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