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怡和保险CEO:保险业在中国将大有可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对于英国怡和保险顾问集团有限公司(Jardine Lloyd Thompson Group P.L.C.)首席执行官DoMINIc Burke而言,上海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意义非凡。这栋见证了历史沧桑与上海巨变的英国复古建筑,曾是著名的英资怡和洋行1843年作为第一批来沪经营的外商在上海开设分行所建的办公大楼。

  日前正是在这幢大楼内,Dominic Burke参加了其中国合资公司——怡和立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五周年纪念活动,并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中国保险市场前景“非常令人鼓舞”,而保险业在中国将大有可为。

  受益于亚洲与拉美业务高速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 怡和保险去年的财务状况很健康,税后利润高达9000多万英镑。对于今年的表现,您是否乐观?

  Dominic Burke: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对于预测未来财务状况总是非常谨慎,所以我不会说2011年的财报数据会更好,而是努力做得更好。我预计JLT今年表现会不错,尽管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各种阻力,亚洲、拉丁美洲、北美和欧洲都有各自的问题。

  JLT在2010年取得良好表现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第一,我们的员工。我们保留了我们最优秀的员工,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来自竞争者的行业内领军的专家。我们在42个国家有业务,我们的一大竞争力就是有能力留住人才。作为一个以客户为本、关注客户需求的公司,恪守承诺,铸就了我们近年来的成功。第二,拉丁美洲和亚洲是2010年两个业务非常成功的地区。拉丁美洲业务增长了大约20%,亚洲约25%。正是新兴市场强劲的增长动力支持了我们2010年的强劲业绩。

  日报:您提到去年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贡献率很高,但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尤其是在一系列的政府紧缩政策之下。

  Dominic Burke:这的确是一种挑战。我们看到,中国最近的GDP数据,略低于人们的预期。不过,对于保险业市场来说,伦敦市场仍旧是最主要的保险市场。过去十年全球化带来了非常惊人的变化,但是伦敦仍旧在保险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于JLT来说是一大考验,因为从巴西、智利到墨西哥、哥伦比亚,市场内部承担风险的能力非常小,所以最后风险还是汇集到伦敦。亚洲也是如此。

  我同意中国GDP增速的放缓可能会对某些公司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中国8%~10%的GDP增速,已经是非常可观的增长了。

  日报:如果要比较亚洲和拉丁美洲,哪个地区的业务增长较快?

  Dominic Burke: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更看好亚洲。原因有二:第一,我们在亚洲有更多员工,例如在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广州。第二,中国内地中产阶层崛起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有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实力。围绕风险转移的智力资本将会进一步刺激我们在中国的增长。

  日报:几年前您曾说过进入美国市场是个错误,现在呢?

  Dominic Burke:是的。美国占据46%~47%的全球资产和事故伤亡,人们会觉得进入这个市场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但是运营一个企业,不仅仅要看到今天,还要看未来。我们的业务资源非常丰富,负债比率非常低,我们有足够资金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投资。但实际上,我认为投资于拉丁美洲、大中华地区、东欧、南非、中东、北非更具有吸引力,这些地区会给JLT提供比北美更长期、更好的经济回报。因为我认为,全球经济重心正在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从货币估值,以及拉丁美洲和中国及亚洲新兴中产阶层的兴起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当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而且颇为成功的时候,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去追赶北美市场的巨头?我们不想在美国市场上成为追赶前者的后来者,尽管我们和美国前三的保险经纪公司差距并不大,但他们在美国的地位非常牢固。

  尽管如此,北美市场对于JLT来说仍然非常重要。我们在北美设有营运中心,与独立经纪人有大量合作。这些经纪代表们没有和三大保险经纪公司合作,他们选择JLT是因为我们的创新和交易技巧。今天我们在美国仍旧有超过3亿美元的收益,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智力资本使伦敦仍将维持全球保险业主导地位

  日报:伦敦会继续保持现在的主导地位吗?

  Dominic Burke: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大量的智力资本聚集在伦敦——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会计、法律顾问等等都汇聚在这里并且融合在一起,这意味着伦敦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智力才能是领先所需要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资本本身。

  日报:随着政府监管改革的推进,监管变得更加严格,伦敦是否能够维持现在的专业领先地位,是否会迫使人们离开伦敦,寻求更宽松的环境?


  Dominic Burke:我认为问题不在监管,而是政府征收的所得税。我不认为监管是让伦敦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举例来说,JLT也许会考虑注册到税收更低的都柏林,但是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离开一个聚集着所有关键要素的市场。比如您可以回想一下去年墨西哥湾发生的漏油事件,其后的理赔都是在伦敦完成的。在六个工作日内,处理了约5.6亿美元的赔付。伦敦在解决理赔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法律仲裁、律师、会计等各个环节。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伦敦一样拥有这样强大的智力能力和资本。

  我并不是要坚决固守伦敦的地位,我宁愿这些人才能够分布在世界各地,使我们各地的客户都能够获益。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相同的智力人才、经验知识、扎实的技术技巧是一大挑战。因此我们也和上海的同行讨论了如何将上海的保险业人才送到伦敦进行培训等人才交流计划。

  保险业在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日报:对于目前保险渗透率和成熟性都较低的中国保险市场,您有何展望?

  Dominic Burke:我的看法非常乐观。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只有3.6%~3.7%,而在英国是12%,在美国是8%,巴西是4%。所以一个比较正常的市场渗透率比例可能在8%~10%之间。考虑到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和市场渗透率的增速,我认为中国保险市场前景非常令人鼓舞。

  首先,中国政府在教育培训方面已经作出努力,在大学里设置了相应的培训课程,鼓励进入金融专业,尤其是保险业。其次,还是自身利益的趋势。中产阶层人群购买房产、汽车、家具,他们希望能够保护这些财产。我们都还记得去年上海的火灾,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但几乎没有人买了保险。对于一个发达成熟的经济,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上海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一个领先的市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不能让人们因为意外而失去积攒了一辈子的财产。

  所以保险业在中国市场将大有可为。中国企业现在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易,JLT为多家重要的中国企业的海外营运提供服务。这一过程实质上影响了很多中国企业,让他们明白保险公司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并将持续下去。

  日报:您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最大的限制是什么?

  Dominic Burke:是知识资本,而不是能力,中国拥有足够的能力。近些年中国已经发生了转变,中国正在走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正追寻一个非常稳健的战略。而保险是全世界经济体引擎的润滑油。

  这在中国还不太明显,因为中国有很高的自保水平,立约双方自己承担风险。但同时,中国的私人企业正在壮大起来,而且非常成功,这就需要更多保险来对抗风险、自然灾害、生命财产损失。

  随着中国开始海外投资,需要应对投资标的地区的政策法规环境,他们需要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决定的各种支持。JLT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来提供这些支持,不仅对于中国投资海外的企业,也对于投资于中国的外资企业客户。

  日报:您接下来在中国有什么战略计划?

  Dominic Burke:这得暂时保密。我能告诉你的是,我们的规划非常长远,JLT在中国成立已经五年了,对于已有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激动,我们刚刚确定了新的五年计划,我们在上海、北京、广州都设有公司,预计还将设立更多。我们还可能向西部发展,也有可能往北方发展。我们想要长期投资中国。

  创新与监管并重

  日报:我们知道JLT非常具有创新性,那么您如何看待您所在领域的创新,比如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是一个好的创新还是个毒药?在危机期间你们是否有涉及CDS业务?

  Dominic Burke: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些概念。那些有毒资产和保险无关,是银行在交易这些资产而不是保险公司。从很多角度来看,是银行业制造了这一问题,而不是保险业务。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看来,和保险公司的业务都毫无关系。JLT一直在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声誉,以最强大的交易型经纪而闻名,同时也是最具创新性的保险经纪。

  日报:如果你们的客户想要投资于这类产品,您会怎么做?

  Dominic Burke:我们不会涉足。我们在世界几乎所有地方的交易都受到监管,我们需要交易牌照,我们并不涉足金融担保。JLT伦敦总公司不协助安排任何金融担保合同。只有很少一部分保险公司涉足金融担保合同,AIG是其中最大的。全球经济、农业经济、烟草咖啡,人们需要交易这些商品就需要保险,但是金融担保并不是保险的初衷,对JLT来说也不是。

  日报: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越来越大,JLT是否有创新性的产品来应对这一市场波动?

  Dominic Burke:这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现在有现货交易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冲来管理风险,建模编程,减少交易风险。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透明度非常高的金融市场,我不认为保险可以在其中帮助人们规避下行风险。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