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记者 作者:杨群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0日
时值2011年,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动荡及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仍在继续。走过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有何经验教训可以收获?如何应对危机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更稳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提出,美元疲软将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危险,应该改变过去以美元为基本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他指出,进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有几种方案。第一种是追求一种“超主权货币”,一种世界统一的货币,这样自然就消除了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但是这仍不现实,它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追求,因为需要很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货币。”第二种方案是加强对特别提款权的利用,但那更像一个危机应对机制,而不是日常的货币体系。
他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推进储备货币多元化。多元化可以使人们减少对个别国家货币的依赖,减少对个别国家政府债权的过度依赖,也使得货币市场上有更多的竞争。“现在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储备货币的作用,如果更多国家的货币纳入,使这个体系更加平衡,就可以在近期内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
樊纲建议,进一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可以加快各国货币成为大家的储备货币,即“货币互持”。目前亚洲已有一个重要的机制——货币互换,中国和其他8个经济体具有这种互换的机制。该机制也是一种危机处理机制,不是一个日常机制,所以设想再往前走一步,从互换到互持,各国互相持有一些对方的政府债券,从而使对方的货币就在较小的比例上变成了相互间的储备货币。
货币互持的好处多多,一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由此对世界货币体系的改革也作出局部性的贡献,派生的好处是,可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债券市场一旦发展起来,除了政府持有之外,很多私人部门也可以参与进来,会对定价机制的形成产生推动;二是可以促进各国对彼此的宏观经济状况和发展政策的关心,从而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当大家都有意愿做更多的政策协调,在货币政策和整个金融发展的政策上,一体化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樊纲强调,这是需要政府推动的事情,特别是最初形成货币互持的过程中,需要各国协力配合。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