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多层次融资模式破解广西田东县农民融资难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徐友仁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0日

    望着山头自家郁郁葱葱的竹林,廖忠格对记者说,自从两年前他以1.5万元入股加入竹海农村资金互助社(以下简称“竹海”)后,就获得了15万元贷款,开荒种植了400多亩竹林,一亩地能赚1200元。

    这位广西田东县林逢镇的竹农,不仅是田东县思林镇竹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他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就是田东县金荣纸业公司。这家当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既是“竹海”的大股东,也是思林镇竹子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姻亲”。

    今年已经是廖忠格种竹的第三年。“早就与金荣纸业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不但有了资金,有了稳定销路,企业还免费统一供应苗木、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现在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廖忠格说,致富后,他就把开了十几年的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还成了村里的竹子种植致富带头人。

    对于许多田东县农民来说,生活从2008年开始改变。这一年,田东县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在深入考察调研后,吴邦国委员长作出重要指示,以田东县为试点,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

    “被列为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后,田东农村金融改革迎来了发展契机。”人行南宁中支行长杨小平说,为破解农民融资瓶颈,田东县开始加强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以此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但农村资金互助社、助农担保公司等机构纷纷涌现,田东县还借助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契机,创新出“公司+基地+农户+互助社”等多层次融资模式,将农民的贷款渠道不断延伸。

    四位一体的多层次融资模式

    “‘竹海’依托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成立,有着雄厚的根基。”在金荣纸业办公楼的一层,该公司总经理古丰铭说,这里已经提供给竹海资金互助社作为营业场所,同时古丰铭也是“竹海”的第一届理事长。

    这一根基使得“竹海”迅速吸引了大量社员加入。截至2010年10月末,该资金互助社已发展社员47名,股金总额307.5万元,发放贷款275万元,社员可以按照入股资金放大10倍进行贷款,最高额度能够达到25万元。

    “‘竹海’在发放贷款时,要求社员用途必须是种竹子。”古丰铭说,金荣纸业有一个专门的“竹子办”,为竹农提供竹苗、化肥、技术指导,要到山上实地考察,竹子长起来后才能够放贷款。

    田东县的许多竹农不仅能从“竹海”获得资金,金荣纸业还用企业资产为6000多户农户进行了贷款担保。贷款竹农由金荣纸业和“竹海”向其他金融机构介绍和推荐,涉农金融机构也将金荣纸业与竹农的购销合同作为审核贷款的要件之一。仅2010年下半年,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就通过互助社、金荣纸业,向竹农授信6000万元。

    多层次的贷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竹农无财产抵押的“贷款难”问题。“比较快捷、方便,如果到银行贷款,必须要求有担保人,如果额度高还必须有两个担保人,而且必须是有工资收入的。”廖忠格感觉,许多像他这样的竹农很难满足条件。

    “这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模式整合,优化了各类支农金融资源,各方结成了较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杨小平认为,促进了农户贷款管理实现从“零售型”向“批发型”转变,是一种破解农户贷款难的有效探索。

    田东县竹子产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证明了这种农民融资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为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田东县于2007年从云南购进80万株名为“细叶龙竹”的营养袋实生苗,经过试种,获得成功,由此县政府因势利导提出用6年时间,打造30万亩“山上竹海”的产业发展战略。

    “农民最怕的就是没有资金和市场。”廖忠格说,在有了保障后,农民种植竹子的热潮被激发。目前,思林镇竹子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已经由2008年7月成立时的5户发展到4000多户。在全县4.5万户竹农中,有1/10是该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达产期竹农人均增收500元。

    稳固的合作催生优势产业

    为什么田东县会诞生这种模式?据了解,田东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城,农民种养殖有着悠久历史,地方政府也倾力打造甘蔗、芒果、香蕉、竹子、畜牧水产等10大特色农业基地。许多农民目前有了初步的原始积累,到了扩大再生产的时候,但是不约而同地遭遇了资金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这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应运而生。除去竹海,田东县还于2009年成立了鸿祥农村资金互助社,由祥周村香蕉协会21名会员发起,目前已经发展到110多个社员,股金38万元。由于贷款范围小,社员之间知根知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我们吸收的社员都是有稳定收入、经营比较好的蕉农,互助社共有5个理事会成员,有3个人同意就可以发放贷款。”该资金互助社经理黄如师说。

    在田东县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互助社里加入龙头企业,不仅让农户贷款更为方便,各方的合作关系更为稳固,市场影响力更为强大。

    “给农民担保就是担保企业的未来。”古丰铭感慨地说。在支持竹农致富的同时,金荣纸业也获得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由于田东人多土地少,山多平原少,山上种甘蔗土地产出率低,当地群众开始从陡坡上“退蔗还林,”改种细叶龙竹。山青水秀间正孕育着一个竹子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不断衍生出致富专业户。

    除去金荣纸业,田东县还有南华糖业、增年山茶油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及1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产业格局。“公司+基地+农户+互助社”四位一体的融资模式在这些产业里均具有较强的复制性和借鉴性。在相对富裕的河谷地区,田东县政府提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做大做强特色产品,依托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改革发展农村金融,鼓励信贷资金积极介入“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联结方式,逐步实现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紧密结合。

    激发金融机构支农内生动力

    涉农金融机构是农民融资的重要渠道,那么怎样挖掘和激发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内生动力呢?田东县在积极创新农民融资方式时,还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助农担保公司。自去年9月正式办理业务以来,该公司已为20多位种养殖大户担保了900万元贷款。

    平马镇的养鸡专业户黄川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几年前,他在东达村投资建了250亩果场,种了5000多株红金龙芒果,并修建了三栋鸡舍,投放了11000只鸡苗。为了发展立体式生态养殖,提高果园的规模产出效益,他计划增加5栋鸡舍,使生态鸡养殖达到年出栏25-30万羽。正是在助农担保公司的担保下,他顺利地从银行贷款48万元。

    “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扶助农业发展,选择种养、创收类的项目进行扶持。”田东县助农担保公司业务部经理黄尚线说。黄川今年已经卖掉了一批鸡,而且一次性交完了17年共50万元的土地租赁费用,发展前景良好。

    “如果养鸡做得好,没有天灾,一两年就能收回成本。”黄川说,他以养鸡为主业,同时还养猪和羊,规模扩大后准备转型注册公司,如此他与农牧公司的合作更为方便、有保障。

    “田东县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涉及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主体、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方式等多项试点内容。”杨小平说,荒山承包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范围的扩大,以及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将不断增加农村信贷的有效供给。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