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作者:谢东琳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6日
名人眼中的赣州
赣州,有许多资源可挖掘
——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
想象中,李准老师这样一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方面的评论家,一定是个很严肃的人。但见面后才知道,想象往往会有偏差。他非常和蔼可亲,总是满脸笑容,他那弯弯的眼睛始终充满着笑意。
“我这是第一次来赣州,终于实现了我几十年的愿望。这两天在赣州,深深被赣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内涵所震撼。八境台朱楼碧瓦、雄丽壮观,章贡两江汇合的赣江汹涌澎湃、气势如虹。赣州的土地是红色的土地,是革命的象征,也象征着正义、吉祥、奋进;奔腾不息的赣江水,象征着赣州人民峥嵘的风骨、坚忍的意志、不灭的灵魂,永远鼓舞着我们的斗志。”5月23日,在全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休会期间,李准告诉记者。
谈及对赣州的印象,李准微笑着说,赣州的红色资源,在全国都是无与伦比的,其红色历史地位不可替代。赣州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五次反“围剿”指挥中心、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心区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都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开国将帅中有9位元帅、7位大将、34位上将、106位中将、440位少将曾在赣南大地上纵横驰骋,屡建奇功。
“昨天,王平市长还给我介绍,当年,33万赣南儿女参加革命,有名有姓的烈士10.8万余人。5.6万人参加了长征,占长征出发时红军人数的70%。兴国籍烈士在长征中牺牲1.2万人,相当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战士倒在了长征路上。多么伟大的苏区人民!希望国家能对赣州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在国富民强的今天别忘了赣州老区的人民及烈士的子孙后代;也希望赣州人民重视自己这一特殊的红色资源,爱护自己的革命英雄,为发展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李准说,他很喜欢赣州。赣州的文化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不仅有历经千年积淀的宋城文化,有独特的客家文化,还有潜力巨大的绿色生态资源等,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就红色文化来说,人们一说起革命和苏区就会联系起江西赣州。而客家文化,赣州也很有的自己特色,赣州是客家民系的摇篮,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的南迁,带来了传统的中原文化,这种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交流整合而逐步演变为富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当下,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保障之一。赣州可挖掘的资源很多。赣州,在经过赣州人民长期勤奋耕耘后,大手笔谱写了一首首发展的史诗,未来的赣州必将是个希望之城。
记者问:“您能对本地文艺创作者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方面提点建议吗?”
李准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于历史题材创作,包括抗战题材创作来说也不例外。但是,艺术的真实,不同于历史教科书的真实。总体来说,现在的作品样式还是不够丰富,有个别的突破,但在题材和样式上还需进一步突破。其次,要在揭示领袖人物的人格上进一步下工夫,以增强重大题材作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生哲学启示。另外,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力争做到既能保证重大历史事实的真实,同时又能在艺术虚构上有更广阔的天地,以增强作品在思想、艺术完美统一上的魅力。这就需要艺术家有更高的智慧和才能。(记者谢东琳)
人物档案
李准,山东邹平人,著名文艺评论家,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历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文艺学研究员。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和文艺的管理工作,以及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写作,著有《文艺观念与方法新探》《毛泽东文艺思想新论》《艺术现代意识和它的参照系》《新时期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传媒时代与电视教育的思索》等,曾任《长征》、《新四军》等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艺术指导,是这一领域内的权威。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