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作者:谢东琳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
“我因《解放》《长征》等一些作品的创作,以前到过很多次瑞金、于都、兴国等地,就是没来过赣州城。我一直想来赣州看看,但一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实现。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5月22日,来赣州参加全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的著名作家、编剧王朝柱,在参观完郁孤台、古城墙、蒋经国旧居后,登上了古色古香的八境台。他眺望着章贡两江汇合成的赣江,感慨万千。
王朝柱说,别看他是第一次来赣州,但对赣州的历史还是知道一些。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 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等,从中原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南洋,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今天,赣州积极完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搭建产业承接转移平台,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可谓四通八达,赣州又承载了新的历史使命。赣州人民不仅在建设创业赣州、宜居赣州、平安赣州、生态赣州、幸福赣州,还为赣南以南的深圳和广州等地的繁荣发展输送着人才资源。
王朝柱对记者说,赣州也是人文艺术殿堂。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从古至今,有很多人用诗文赞美了赣州。赣州的古浮桥、文庙、古瓷窑、古城墙,风情浓郁的客家围屋及民居建筑群,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这次来到赣州,给他很直接的感触,就是赣州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
说起赣州的红色文化, 王朝柱说,这是中国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环节。红色文化之所以在赣南这块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产生,有其内在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根源。赣州是客家摇篮,人文荟萃,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了赣南人民纯朴、热情、勇敢、坚强的品格,培育了赣南人民向往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气质。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赣南的历史文化与共产党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远大理想,以及为革命敢于斗争、甘于牺牲的精神相结合,从而孕育、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苏区文化和精神。赣南苏区不仅是共和国之根,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之源,而且是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独特地位。
王朝柱说:“赣州红色文化,也就是革命的文化,赣州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为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的创作中,也吸收了他们的成果。我从赣州城展馆了解到,未来的赣州中心城区面积将扩展到3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00万规模。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化蛹为蝶,显现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骨架与雏形。赣州丰实厚重的文化基础孕育着创新发展的内在潜力。赣州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撑,赣州的崛起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振兴。我希望赣南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发扬光大,继续谱写红土地的革命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艺术视角对向今天,放声歌唱今天的赣州人民,放声歌唱一个崭新的赣州。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记者谢东琳)
人物档案
王朝柱, 河北吴桥人,著名编剧。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上世纪20年代初弃乐从文,著有《李大钊》《蒋介石和他的密友政敌》《功臣与罪人》《谍海奸雄》《政坛败将》《宋美龄与蒋介石》《开国领袖毛泽东》《解放》《长征》《延安颂》《邓小平》等作品。剧本《巨人的握手》获全国飞天奖二等奖,《李大钊》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国传记文学东方杯奖,《决战淮海》获全国优秀剧本奖,《长征》获第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张学良》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