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钟春华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0日
(赣州金融网专稿)据人民银行定南县支行对当地农民务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务工模式”已发生俏然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对解决当前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具一定的借鉴作用。
调查中发现,定南县务工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有过去的自发型、粗放型、低效型、信息传递亲戚型、务工养家型向政府主导型、技术型、多元化型、信息传递网络化型、高效益型、回乡创业型发展。
一、由自发型向政府主导型发展
当地县级政府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政府就业规划,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政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职介的作用,利用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剩余劳动力上岗就业;推广“定单培训、委托培训”等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的培训形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的补充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局,逐步建立起稳固、长效的劳动力流动机制。
二、由粗放型向技术型发展
随着企业电算化、高科技、流水线作业的普及应用,传统手工作业用工逐步减少,当地政府着眼未来,适应市场需求,对打工人员进行培训,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培养懂电脑、能操作、高科技、流水线方面的人才,使打工人员能够掌握1至2种实用技能,提高打工的“含金量”大力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三、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有组织地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淘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向内陆经济开发区的劳务输出,提高就业成功率;注重向内挖潜,扩大内需。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拉长产业链条,使生产、运输、加工、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辖内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大力发展“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及农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四、务工信息传递由纸质化、口头化向网络化发展
当地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资源、企业用工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使农村劳动力能实时了解全国各地企业用工信息,企业也能及时了解各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真正实现就业、用工的双向、自由选择。要求乡、镇一级政府专门设置了一台电脑,为打工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服务,逐步实现辖内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打工经济向高效益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打工人员转变了思想观念,懂得了核算打工成本,注重打工效益,哪里就业率高、经济效益好就到哪里打工,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
六、外向型向回乡创业型发展
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建立本地处出务工人员信息档案,特别是外出打工的成功人士,利用乡情、亲情以及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出力尽责;优化创业环境。为保证“回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土地、房产办证手续,大力支持回乡创业人员创办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金融部门积极配合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当地人行对辖区支农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规定当年新增存款一定比例必须发放给农民工和回乡创业人士,为回乡创业人员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