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调研:对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源培育的思考(定南案例)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何启琳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赣州金融网专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宏观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初步形成。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既面临着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与可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突出的难题,又面对着区域经济发展日趋激烈的竞争。如何找准发展欠发达地区税源经济的着力点,推动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优化,培植和壮大财源基础,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定南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源培育问题做一思考。

    一、基本情况

    定南县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的南大门,东江源头之一,面积1319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二水半分田”之说,历史以来经济上一直以农业为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长期处于“吃饭财政”窘状。2010年人口21.5万,其中城市人口8.06万人,城镇化率45.21%,全县实现GDP总值311260万元,财政总收入42000万元, 财政总支出79225万元,扣除各种转移性收入,当年财政赤字37225万元。

    二、存在问题

    1、县级财政对上级补助依赖性大,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调查表明,近年来,虽然定南县财政收入取得很大发展,但由于经济规模小、历史包袱重等原因,预算收入不足一直是因扰地方财政的第一大难题,不得不依靠上级补助来维持运转,转移性收入不仅金额巨大,而且呈连年攀升之势,因此要增强县级财力,必须努力培育财源。

    2007年-2010年定南县转移性收入及与地方财政收入对比(单位:万元)

   2、地方预算收入构成比例失调,财力支撑极不稳定。从下表可以看出,该县级财力不仅总量不总,严重需要外力扶持,就其内部构成而言,也很不“健康”。为维持每年都在增长的各项“刚性”支出,寻找“短、平、快”收入必然成为地方政府的无奈之选,这其中,“出卖资源”成为首要选择,当前尤以“土地财政”最为明显。但是,土地属一次性资源,形不成持久的财力支撑,因此其开发不应成为财力培育的方向。

    2007年-2010年定南县土地出让金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表 (单位:万元)

    3、地方财力增长低于地方经济增长,扩大财源力不从心。

    从长远考虑,为培育财源,归根是要加强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定南县先后掀起了以钨砂稀土、针织制衣、陶瓷工艺品、生物制药等6大产业集群开发为代表的“项目建设”热潮,也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虽然GDP连年下滑,但财政收入却减速更甚。究其原因,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的大部分收入归中央,而县级分享的比例较小,因此在项目选择上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2007年-2010年定南县GDP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表

    三、几点建议

    1、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地方财力基础。

    从宏观上讲,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培育财源,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把财源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其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结合地方优势,盘活资源,扩大开放领域,拓宽招商渠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不断提升县域财源经济发展水平。

    定南要充分发挥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延伸区和“赣粤门户”的区域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工协作。要以包容性增长为导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合理配置资源,全力做精稀土钨砂主导产业,做强有色金属、五金塑胶、涂料化工、电子技术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培育光伏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生物与新医药、现代产业与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小县大产业、小县大财政”的目标,力争上级政府部门将稀土和钨等产业的区域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向定南倾斜,建成全国钨加工基地之一和全省知名稀土功能性材料及应用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稀土和钨两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5.5亿元以上和14.5亿元以上的目标。       

    2、转变管理方式,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管理上看,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这种重规模轻效益结果往往是利益短期化,虽然建设期能带来数目可观的税费收入,但该项目运行后一旦效益低下,就难以为地方财政形成持久的财力支撑。此外,在分税制下,把以往不被重视的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 个人所得税、国有土地转让收入、其他收入等涉农和零星税种划为地方固定收入。这就促使地方政府的征管工作重点也要有所转移,在抓在项目、大企业的同时,加强这类税源的培养和征收,为地方财力增加一个稳定的收入。 

    3、发展民营经济,壮大第三产业。

    由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等税种均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而这些收入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因此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广辟财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宏观调控,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财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财政、企业、税务、金融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推进财源建设,这其中尤其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财源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资金分配的职能作用,加大力气对重点财源的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汲水”效应,带动各方投资力度,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这块蛋糕,为地方财政培育起一个有力、稳定的财源。 

    5、加强经济金融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密切协作。

    借助“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财税库银联席会”平台,交流协调、资源共享,促进经济金融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引导银行向企业注资,增加信贷规模。

    一是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控有扶,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要针对该县经济发展不足的实际,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保持全县信贷增长的基本稳定,确保重点税源企业资金的合理需求。

    二是多管齐下,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金融机构要研究企业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手续,加大授信力度,积极探索贷款品种多样化,加大产品创新,实行个性化信贷。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以多元化的担保方式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多元化的担保方式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增强信用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强化诚信意识到,给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以信心。

    6、国库要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协调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库统计分析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充分发挥好国库的反映职能,国库分支机构应加大对国库收支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力度,把握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动向,及时预测国库收支变化趋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协调服务,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分享:

来源:赣州金融网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