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产业绿 山水更绿——看永丰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8日

    5月的永丰,满眼绿色。徜徉于永丰的青山绿水,品尝着神奇的五味矿泉水,一名香港游客陶然忘归,羡慕地说:“这里的水清凌凌,这里的天蓝莹莹,这里的空气在香港也能‘卖’到好价钱!”

  从山水绿到产业绿,永丰县以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理念,实现了县域经济的绿色崛起。GDP实现“四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实现“三年翻番”,分别迈上60亿元和6亿元台阶。今年1至4月,该县仅碳酸钙、有色金属、医药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就分别占全县工业的66.7%和64.2%。

  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几年前,永丰县两三家小水泥厂采用的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立窑,不但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总量也不大。

  随着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确立,该县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主动对接央企,引进中建集团南方水泥公司,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普及余热发电、除硫等节能减排新技术,形成年产水泥400万吨的规模,超过原来全市水泥的总产能,并力争打造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源丰金属、航盛电子等30个重大项目的兴建,该县一支具有高成长性的绿色“产业舰队”扬帆起航。三和纳米钙、广洁化工、鼎鑫塑钢、泓毅高分材料、塑料母粒生产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园区,形成企业物料链式供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正悄然“变脸”,碳酸钙、有色金属、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板块齐头并进,呈现出绿色崛起的喜人态势。

  打造国字号“绿标”品牌

  多年来,永丰县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呵护绿水青山,精心打造了72个绿色生态新农村,建立了自然生态保护小区217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先后获得了全国百佳林业县、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等称号。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随着一大批龙头企业蓬勃成长,全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益壮大。目前,全县建起了48.5万亩高产有机油茶林基地、33万亩优质稻基地、2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600万羽肉禽养殖基地、3.78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等十大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创办了涉农企业162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52家,培育“绿标”农产品25个,打造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

  创建宜居宜业新城

  该县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打造宜居新城。

  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围绕森林十创和通道提升目标,该县投资近2亿元打造了北晖公园、市民广场、葛溪河湿地公园,改造了永叔公园、欧阳修广场、时代广场、聂家三角岛和白鹇洲圆盘等公园广场的休闲绿地,提升了欧阳修大道、环城西路、滨江大道、佐龙大道等28条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标准,对城区建筑物实施立体绿化,营造出了“引水进城、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美好画境,建立起了布局合理、绿量充足、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1%,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遥相呼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成为现实。同时,该县下大力气开发了大仙岩溶洞、水浆国家森林公园、麻洲果园、白水门水库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带动了餐饮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彰显出了宜居宜业生态新城的无穷魅力。

  吴平德 本报记者刘之沛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吴平德 本报记者刘之沛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