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宜丰国企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本报宜丰讯(通讯员张小平、聂云峰)宜丰县水泥有限公司大门口装货的车辆排成了长龙;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销售业绩节节攀升;改制后的黄岗山垦殖场更是成绩喜人,税收收入从100多万元跃升到2000多万元……这些原本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国有(集体)企业经过改制后重焕生机与活力,实现了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目标。目前,全县132家企业已全部改制成功,吸引县内外资金87亿元,扩建及新建项目220多个,安置企业职工8399人。

  宜丰以前有县属国有(集体)企业132家,但负债率高达200%。近年来,该县全面开展了以“双置换”(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了转型升级。去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收入5.02亿,增长38.5%。

  宜丰县采取破产重组、竞价拍卖、整体出售、分块搞活等方式,积极争取民资和外资参与进来,实施“开放式招商改制”。一方面积极化解企业不良债务,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共剥离企业债务3.95亿元。另一方面以资产评估值作为交易价格的基础,采取公平、公正和公开方式吸引具有经营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原骏马农田车厂通过招商引资,由江苏英田集团投资20亿元,兴建了江西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纳税能力增长了300多倍。原宜丰水泥公司通过拍卖,投资1.2亿元新上了两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增长了5倍多。

  宜丰县坚持“职工利益优先”的宗旨,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改革,资产变现收入首先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发工资和福利、退回职工集资款等,并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组织创岗就业工作、协调劳动关系,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全县累计支付改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费用1.069亿元,8399名职工(含退休职工)及时得到补偿,社会保险关系得以接续;8200多名职工通过县再就业服务中心成功就业,再就业率达95%。

  宜丰县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通过建立一整套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黄岗山制药厂过去由于产品单一,企业难以生存。改制后该企业投入1100万元改造4条生产线,并通过GMP认证。随后又投入1000多万元开发了9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达3亿多元。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通讯员张小平、聂云峰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