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23年,洒向红土全是爱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曾艳 特约记者尹勤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编者按:1987年起,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在赣南开展定点扶贫工作。23年来,怀着对老区人民不变的情怀,国土资源部在赣南实施了近千个扶贫项目,在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技术应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教培训等领域进行了有计划、有重点的扶贫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定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赣南日报推出国土资源部23年赣南定点扶贫开发两篇系列报道,今起推出第一篇。

  地点:上犹县社溪镇龙口村。

  2001年5月,这里到处是破旧的泥土房,农民的饮用水就是河水,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

  2011年4月11日,错落有致的楼房、宽敞崭新的校园、绿树成荫的水泥大道、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油茶林,农家人三三两两围坐在大树下,聊天交谈、其乐融融。如今,该村脱贫人口比例达9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3倍,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这并非简单的今昔比照,而是国土资源部23年来定点扶贫赣南的一个缩影。23年定点扶贫赣南,洒向红土全是爱。

  “输血”变“造血”

  在上犹县社溪镇乌溪村采访,农民李世奎告诉记者:“以前我在家种田只够温饱,如今我种植杂交高产油茶,成本低、效益高,我把自家的60多亩山地全部种上了高产油茶。预计今年能产茶油200多公斤,年纯收入1万多元。”乌溪村有种植油茶的传统,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经过对社溪镇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以油茶产业为主产业,发展壮大传统农副产业”的产业发展路子,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户大力支持,投入30万元引进一批高产油茶苗免费分发给农户种植,并请来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引导农民新植、改造低产油茶林2000多亩。为提高油茶产量,提升经济效益,省国土资源厅在该村举办大型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帮助农户学习生产技术,让家家户户都能有一个科技致富的能手。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发展产业,帮助群众增强自力脱贫的“造血”机能,走上致富路正是扶贫开发的实质内涵。23年来,国土资源部在赣南实施科技示范与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146个,因地制宜帮助赣南发展种、养项目,大力推广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和生物菌肥试验,发展绿色环保四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养殖业,重点实施了种脐橙、椪柑、青梅、茶叶、白莲、黄姜、油茶,养猪、鸡、鹅、鸭、鱼、虾等扶贫示范工程。帮助安远县建立了脐橙母本园,进行了生物菌肥的试验,建立了黄姜皂素检测室;扶持宁都县湛田乡引进最新莲种太空36号,发展太空莲1.1万亩,扶持引进无核椪柑新品种,发展椪柑产业,两个产业使湛田乡农民人均增收420元;在上犹县建立了四元良种猪扶贫示范基地,在兴国县创办了“赣南种养业培训中心”,为赣州的种猪改良、生猪产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农民增收开拓了广阔的渠道。

  “定点”加“行业”

  近日,赣县江口镇旱塘村村民张嵩伟正在翻耕自家的2亩菜地,他向我们聊起了这些年来身边发生的变化:“要不是新修了农田水利,增加了农田复垦,我这大棚蔬菜根本没法种。你看这连片的土地,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啊。”张嵩伟所说的连片土地得益于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治。该项目涉及赣县江口镇旱塘村、安平村、东风村、小均村、优良村、山田村等6个村,总投资1090.75万元,可新增耕地13.88公顷,预计人均耕地由原来人均0.48亩增加到0.51亩,亩均粮食产量增加200公斤以上,受益人口达12166人。

  2001年至2007年间,赣南老区共获上级批准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31个(5个补助项目26个重点项目),建设总规模31.41万亩,项目总投资36139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面积3.38万亩。仅2008年至2009年,安排土地整治项目8个,项目资金达11397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涉及16个县(市)80多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23万余人,新增耕地可以解决4万余人的长远生计。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23年来,国土资源部发挥部门优势,突出行业特色,结合赣南资源特点和地处山区、人多地少的实际,开展专项特色扶持。从2005年起,国土资源部倾力支持赣州开展土地整治,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度,均优于全国其他省市。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不仅完善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民耕作方便,水利排灌畅通,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了耕地的旱涝保收能力,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扶贫”更“扶智”

  古语说“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3年来,国土资源部在赣南援建、联建了10所国土希望小学,改造了19所贫困乡村小学的危房校舍,建筑面积达15701平方米,8205名学生免受危房威胁。小密乡杉背国土资源希望小学曾是会昌县条件最差的一所村小学。通过国土资源部的帮扶和援助,其教学条件及配套设施均得到大改善。如今这所小学的硬件条件在赣州的村级小学中算是最好的。

  除了在硬件上给予帮扶和援助,国土资源部还在赣南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派出部机关12名公务员到贫困中小学支教,开展1+1结对扶贫助学,主动与清华大学联系,为赣县、兴国两县建立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素质,提高了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师的赵延艳,1997年8月至1998年6月间曾在于都县小溪乡小溪初中支教,生长在东北的她,克服了气候、生活习惯、远离亲人等困难将真诚和爱心奉献给乡村教育。“在一个小村落呆上一整年,这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我们做的还是很有限的,只是尽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一份事,出了一份力而已。”对这段支教的经历,赵延艳至今难以忘怀。

  人才培训和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根本。23年来,国土资源部在赣南实施人才培训、教育扶贫项目142个,举办培训班360期,聘请专家学者送教下乡67场次,累计培训26647人次。(记者曾艳 特约记者尹勤)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