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宋海峰 通讯员易建平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1日
5月6日,宁都县鑫鸿水产专业合作社刚被雨水滋润的乡间水泥路,宛如玉带蜿蜒在群山之间。
偌大的鑫鸿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区内的孵化环道、产卵池、收苗池、包装池一派忙碌的景象,前来购买鱼苗的客户络绎不绝,等着装运鱼苗的车排成了一条长龙,合作社负责人被前来购买鱼苗的客户团团围住。
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不无自豪地介绍,早在去年底,今年苗种有90%被省内各地水产养殖大户订购,订单总量逾12亿尾,成为全省最大的“四大家鱼”鱼苗种生产基地之一,今年水花、夏花、冬片等鱼苗总产值将达2800万元,利润可达880万元。
以土地作为入股本金,增资扩股,扩大养殖水面,企业、合作社、农民实现了多赢
[背景扫描]田头镇是远近闻名的“鱼苗之乡”。多年来,由于鱼苗生产行业都是以场户为单位,单打独斗,时常出现行业内低价竞争、恶性竞争。为做大这一产业,2008年,宁都县鑫鸿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田头镇部分鱼苗繁育大户,组建了这家合作社。
[新闻事实]要壮大合作社实力,土地和水面面积不够是个大难题。在乡、村的支持下,繁殖场周边的43户农户以156.5亩土地和水面作为入股本金(按土地每亩250元/年、鱼塘每亩500元/年的价格标准计算,20年租金总额即为新股东的入股股金),对繁殖场进行增资扩股,使繁殖场水面面积增至200亩。去年,这家繁殖场“四大家鱼”种年产销量达10亿尾,占全县总产量的33.3%;产值达1680万元,占全县苗种总产值的40.3%。
[记者点评]走“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养殖户”新路,通过吸引农民以水面、土地入股形式,解决了企业最难解决的水面、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专业合作社背靠龙头企业,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入股农民实现了多赢。
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实施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合作社“强身健体”
[背景扫描]成立之初的合作社,仅有7个鱼苗孵化设施,500组鱼种亲本,“四大家鱼”年产苗种能力只有3亿尾。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跟不上,鱼种亲本引进更新慢,鱼苗长速慢、发病率高。
[新闻事实]“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养殖户”这一新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加大投入,加快发展。2009年,该县启动了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并把合作社旗下的合作社繁殖场列入该项目范围。这一项目共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县鑫鸿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22万元,将繁殖场200亩池塘全部建成了进排水自如、水泥护坡的高标准池塘。同时,新建和改建了25个繁殖孵化,引进更新“长江水系”“四大家鱼”2200组原种亲鱼,使出产的鱼苗体型好、长速快、发病率低,抗病能力强、产量高。
[记者点评]这家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实施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现代渔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抓产业资金投入,拉动产业发展的优势,把争项目、增投入作为拉动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合作社扶强扶壮,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
以合作社为“娘家”,实施标准化养殖,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
[背景扫描]多年来,“单干”的养殖户由于鱼苗种不纯,养殖技术不过关,加上信息不灵,鱼病防治效果不好,养的鱼苗卖不到好价钱。更令养殖户头痛的是,由于销售各自为战,难以获得好效益。
[新闻事实]农民加入合作社后,从产到销都要有人帮。为此,这家合作社与县水产站联系,统一供应鱼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销售、分户结算。同时,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鱼苗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社员、田头镇村头村陈平算了一笔账:加入合作社前,他饲养的鱼苗发病率高达30%,鱼苗成活率只有70%。加入合作社后,鱼苗发病率降至10%,鱼苗成活率达90%以上。去年,陈平年纯收入高达18万元,是以往的4倍多。去年,这家合作社的275户社员,户均纯收入达5万多元,最高的达20多万元。今年,预计户均纯收入可达7万元。由于实行了标准化养殖,这家合作社已成为供港鱼养殖苗种基地。
[记者点评]发展现代渔业,必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中介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本报记者宋海峰 通讯员易建平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