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6日
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开局良好,各项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58亿元,比同月增长17.58%。一季度累计完成增加值79.47亿元,同比增长15.19%;完成工业总产值331.28亿元,同比增长44.64%。
一季度,全市753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2.07亿元,同比增长48.57%,利税总额34.88亿元,同比增长66.54%,实现税金15.38亿元,同比增长35.29%。全市规模以上盈利企业盈利额20.57亿元,同比增长1.05倍,盈亏轧差后的利润总额19.5亿元,同比增长1.04倍。
二、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1、轻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5.08亿元,同比增长14.62%;轻工业共完成增加值24.3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高于全市1.11个百分点,高于重工业1.68个百分点。268户轻工业企业中有汇森家具(龙南)有限公司、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等35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在1倍以上。轻、重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30.7%和69.3%。
2、县域工业增长趋缓。一季度,19个县(市、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4.8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9%和48.23%,增速低于全市0.8和0.3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9.39亿元,同比增长69.97%,三项指标总量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94.24%、96.76%和84.26%。有8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不足10%,其中定南县和寻乌县分别下降0.18%和0.29%。
3、六大主导产业中电子电器工业继续保持领先发展。一季度,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66亿元,同比增长13.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66亿元,同比增长49.9%,利税总额31.41亿元,同比增长75.9%,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0.11%、83.01%和90.04%。其中,电器电器工业增加值增长最快,增速达到25.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03个百分点,较1-2月份提高3.38个百分点。
4、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比重有所提高。一季度,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5.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5.56亿元,利税总额15.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06%、73.37%和143.04%,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1.74%、31.79%和44.84%,较1-2月份分别提高0.98、0.41和7.53个百分点。其中,发展最快的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增幅达到87.09%和1.81倍。153户三大优势产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43户,较上年同期增加21户。
5、百户重点企业效益稳步提升。一季度,百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31亿元,同比增长59.05%;利税总额21.48亿元,同比增长83.03%,增速较1-2月份提高34.42个百分点,总量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5.87%和61.59%。截止到3月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企业84户,较上年同期增加28户。
6、园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季度,16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8.44亿元,同比增长14.69%,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4亿元,同比增长46.87%,利税总额28.01亿元,同比增长69.7%。园区已投产企业126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4户,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4.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35亿元,利税总额26.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6%、47.84%和69.55%,总量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1.66%、86.53%和74.77%。
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额有所增加。一季度,75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01户,共亏损1.07亿元,同比上升1.23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最大,亏损额为5831万元,较1-2月份增加2343万元,占全市亏损总量的54.38%,同比增长3.24倍。其中华能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亏损5274万元,占全市亏损总量的49.19%。
8、两项资金占用增速有所减缓。一季度,应收帐款和产成品两项共占用资金106.16亿元,同比净增23.34亿元,增长28.18%,低于本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幅12.44个百分点,较1-2月份减缓4.25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占用资金43.44亿元,同比增长39.01%;应收帐款净额62.72亿元,同比增长21.62%。
9、工业用电量增长快速。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73%。其中,当月用电量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2%,环比增长86.48%。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