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4日
“连续三天,见证爱的奇迹”、“让五一成为最后的剩人节”、“相亲最热闹,活动最丰富,成功率最高”……今年“五一节”最大亮点,毫无疑问是相亲,从八大处到天通苑,从居民小区到各大公园,全市号称万人规模的“相亲大会”,就有好几处。
从劳动节,到剩人节,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剩男剩女”日渐成为焦点话题时,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苦涩与无奈?为此,本报专访了百合网合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治国。
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们来说,改为小长假的“五一节”已经演变为“相亲节”。在当下社会中,“剩”成为了一种顽固的现代病。
“剩男剩女”是这样产生的
“五一节”成了“相亲节”,因它比长假短,不适合外出旅游,但比“情人节”和“七夕”的假期长,适于操作“相亲大会”这样的群体机会。然而,各“相亲大会”能开得如此波澜壮阔,关键在于“剩男剩女”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王治国表示,“剩”从2004年起成为热词,到2008年发展到巅峰,幕后推手来自四方面:
首先,大学扩招:此前毕业生不过每年300万人,而2011年已达720万,大规模毕业生进入社会,他们层次高,易受关注。扩招后,本科生的竞争力大大下降,为得到更好的工作,他们不得不去考研究生,这就推迟了他们进入家庭的时间,“剩”在所难免。
第二,经济原因:从2004年起,房价的波动,对女性择偶标准产生了重大影响,“有车有房”已成对伴侣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结婚成本,很多年轻人只好选择晚婚。
第三,工作忙碌: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白领生活圈子逐渐缩小,工作日趋忙碌,影响了情感的发展。
第四,网络文化:随着网络的普及,认识人变得更容易,反而增加了彼此的警惕性和距离感,由于再认识一个人的成本降低了,所以拒绝一个人也变得更容易,使情感深度发展的风险增加,此外,网络可替代正常社会生活的部分交往需求,令现代人更易自我封闭,成为“宅男”、“宅女”,这加剧了“剩”的困局。
今天年轻人成“爱无能”?
值得忧虑的是,在“剩”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爱无能”现象。王治国总结为三种表现,即:不愿、不敢和不会。
“不愿,指的是近20%的年轻人因曾经的情感创伤,不愿进入爱情,即使参加相亲大会,也要父母押着才去。不敢,则与媒体宣传有关,打开电视,今天所有综艺节目、新闻、电视连续剧讲的都是小三、背叛、离婚等不幸的婚姻,加上结婚成本高了,一些没房没车的青年人感到爱不起,当他们通过奋斗,有了房有了车,他们就会反问:为了一个可能失败的婚姻,值得付出这么多吗?”王治国说。
在实际接触中,“不会”的案例更比比皆是,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一个北京男孩在约会女孩时,居然问她对巴以局势有什么见解,还有许多男孩居然不知道生日要给女友送礼物,王治国说:“许多案例,简直和笑话中说的一模一样。”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不会恋爱了?他们是太聪明了,还是太自私了?
“都不是,关键在于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缺少指导和帮助。”王治国为记者展示了美国的相关教材,“你能相信吗?这是美国初中的教材,教孩子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谈恋爱,而在我们一些大学,学生和异性接吻都会被认为是违反校规,要通知父母,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又怎能学会爱呢?”
“剩”是一种现代病
王治国认为,在今天,一个完整的爱的教育应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它告诉孩子们如何培养亲密关系,如何找到一生挚爱;其次是社会导向宣传,即全社会积极提倡爱的价值,告诉孩子们婚姻积极的一面,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专找极端案例,此外要广开慈善的渠道,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孩子们爱的能力;第三是专家帮助,当孩子们遭遇爱的困境时,能及时得到专家指导,美国每300个家庭就有一名专业的家庭咨询师,而几年前,在王治国他们最早推出该职业的理念时,中国3.4亿家庭却找不到相关专家,合文化中心目前每年可培养3000名专业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
“学校与家庭教育、社会导向宣传和专家帮助,有了这三级防护体系,爱才能得到滋养,但现实问题是,我们在这三方面做得都还不到位。”王治国认为,这造成了许多80后、90后的孩子表达能力虽强,但对人际关系敏感度差,不会来事儿,这使他们很难拥有幸福婚姻。 “剩”,已成为顽固的现代病。
那么,怎样治疗“剩”这种现代病呢?
王治国认为,“剩”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关,当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人们心理成熟的速度时,则后者难以承载前者,便导致了现代病。表面上,我们更富裕了,但实际上,我们的心灵却变得更贫穷了。
重塑幸福婚姻要靠传统资源
“现代化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分层,以自行车为例,在贫穷时代,彼此是有无的区别,在今天,则成了好坏的区别:好的自行车2万元一辆,差的不过百元,在这样的横向比较下,有了自行车,幸福感反而下降了。”王治国说。
自行车如此,婚姻也如此。随着社会服务越来越发达,家务劳动、家庭财务管理、家庭教育等已越来越多地委托给第三方进行,传统家庭正面临巨大挑战,这意味着,“剩”在未来,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主流,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如何面对“剩”的压力?
“作为人类,我们无法接受一个完全以经济形态为载体的社会。在今天,家庭依然是重要的,它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家庭和谐与整个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王治国认为,保护家庭形式,关键靠传统。西方社会更早进入后现代化,但尊重家庭的氛围却在不断增加,因为宗教传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意味着,对于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只有深入发掘传统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剩”的问题。
“这些年来,国学、私塾的回归,都体现了我们社会价值层面的觉醒与反思,相信这些努力,最终会取得回报。”王治国表示,合文化研究院也在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只要各方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五一节”将不再是“剩人节”。
陈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