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3日
1980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之后的30年时间里,中国保险行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0年全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 1.45万亿,实现利润总额逾600亿元,保险总资产超过5万亿,中国保险业已跻身新兴保险大国行列。
然而,尽管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其管理机制和制度尚需完善,市场仍没有完全度过“发育期”,加上人们对“保险”这一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导致中国保险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艰难和曲折。
黑龙江保险市场从“乱”到“治”、从“落后”到“赶超”的转变过程,或许从中也折射了中国财产保险市场近几年走过的道路。
始乱交强险
2011年4月10日下午,哈尔滨市。在一家保险公司的办公楼里,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经理用“不堪回首”来形容2006—2008年间,黑龙江保险市场的混乱局面,“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国家出台车辆交强险(政策)之后,黑龙江市场就开始乱起来了。”该业务经理回忆,2006年,交强险的出现,令黑龙江车险市场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混乱局面,“时间到了2007年,这种混乱局面开始变得有些失控了。保险代理公司手里囤积业务,到各家保险公司"叫卖",谁的代理费高就卖给谁;保险公司则违规打折优惠,互相拆台、抢夺客户;保险事故查勘、定损等后续理赔服务被普遍忽视,客户服务投诉不断,行业连年高额亏损。”
2007年,一家大型保险集团的财产险公司在哈尔滨设立了省级分公司。另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高管段某(化名)被挖过去担任这家新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保费收入就达1亿元,第二年超过2亿元,直逼在黑龙江市场经营近15年的平安财险和太平洋(601099,股吧)财险。依靠“打折优惠,争抢客户”这一营销手段,新成立的这家公司迅速在黑龙江保险市场“打开了局面”,但这样的营销方式,却搅乱了黑龙江保险市场的一池春水。当时哈尔滨保险业有句顺口溜:“市场乱不乱,关键看老段。”
2006—2008年,是黑龙江保险行业日子最难熬的一个时期——和全国很多地区一样,诸多违反常理的经营动作,被大家司空见惯,不仅制度严重缺失,已有的规定也少人执行,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拆台,公司与客户之间纠纷、官司不断,负面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保险行业的公众形象遭到严重损毁,从业人员因茫然而没有了理想和追求……
2008年末,黑龙江保险行业开始进行全面整肃,当时,省内的13家省级财产保险公司总经理中,被调离的达10人之多,这其中,就包括“老段”。
局面的混乱,直接导致业绩的下滑。“2005—2009年,黑龙江保险行业连续五年亏损,且一年亏过一年, 5年累计亏损14.5亿元。”4月12日,提起不堪回首的往昔,中国保监会黑龙江保监局局长刘峰一脸的凝重。
那一时期,在全国的保险同行眼里,黑龙江是“重灾区”和“差等生”。“我们去参加全国保险行业交流会,心虚得都不敢发言,那种感觉,太难受。”谈起往事,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负责人连连叹息。
“自律”之战
眼看着保险行业走了歪路, 2007年8月,黑龙江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在全省发起保险行业“行业自律”的号召,要求省内各保险公司自检自查、规范运营,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重树保险行业的公众形象。
这一号召虽然得到各保险公司的认可和响应,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各保险公司在黑龙江省的主体公司和会员单位虽然都在“行业自律公约”上签了字,也都表示从自身做起,净化环境、规范经营,但签字归签字,表态归表态,当手术刀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谁都知道这会很疼。“行业自律”在艰难运行了小半年后,渐渐没有了声息,黑龙江保险行业再度拐到了老路上。“行业自律”第一场战役宣告夭折。
时间到了2008年的4月,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下称“人保财险”)站了出来。“行业自律”第二次战役的发起人——人保财险黑龙江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哈尔滨市分公司总经理张伟在采访中说:“是一种对行业的责任,一种对行业局面的"痛心",让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张伟先是在哈尔滨分公司内部强力推行“规范经营”,继而以一个市级公司的“身份”邀请各省级公司老总召开座谈会,力促“行业自律”。
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张伟在黑龙江保险行业工作近20年,对黑龙江省的情况十分了解。4月11日,善于言谈、目光中透着一丝威严的张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为了促成这次自发的行业自律,我们逐家走访同业公司,一家一家约谈,反复征求意见,协议初稿就修改了20多遍”。“事实上,大部分公司规范的愿望都很强烈,作为国有公司站出来做一些协调引导工作是应该的”,张伟告诉记者,人保财险哈尔滨分公司当时倡议促成了一份较行业协会的自律文本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行业自律承诺书”,以保证自律公约的落地。各公司承诺,如果哪家公司存在违规现象,保证主动接受处罚,并主动邀请国家级媒体给予曝光。如果所属分支机构一年有3次违规,省级一把手主动请辞。各省级保险公司的一把手全部在承诺书上签名盖章,并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发布,邀请各界对保险行业进行全面监督。
自此,黑龙江保险行业开始了这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过去的混乱局面一度得到遏制,整个行业暂露良性转机。
然而,长期疾患,并没有因为一剂“承诺书”良药而“药到病除”。作为一项缺少制度保障支持的高标准约束机制,“自律承诺”在苦苦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因局部纷争无法统一,再度陷入僵局。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