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如何把握中间业务新机遇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谷娜莎 王礼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3日

    国际先进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应严格控制信贷等资产负债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同银行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水平越高的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越高。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汇丰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在非利息收入高达40%的基础上,仍保持了中间业务年均17.4%的增长,远高于其他资本总额年均7.8%的增速。同业已将中间业务作为经营结构转型的标杆,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但据笔者对工、农、中、建、交等国内七家商业银行近三年中间业务数据进行的汇总分析,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较高的中行、建行为18%-19.5%,较低的交行、招商、民生为13%-16%,可见整体水平远低于国际先进银行。

    2010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整体经济运行态势趋于良好。直接融资渠道的加速拓展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形成挤压,过度依赖贷款增长、过度依赖存贷利差、过度依赖大企业和大项目、过度依赖频繁融资支撑信贷和资产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加息等手段控制流动性,货币政策的从紧趋势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的突出对商业银行亲周期的经营特性形成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转变业务模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无疑为解决上述矛盾的重要途径。

    2011年为“十二五”规划元年,各部委多项规划细则逐步出台,随着直接融资比例扩大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发展急需将主要精力放在资本生成机制的培育上,以建设性举措锻造竞争力,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综合来看,市场在如下五方面蕴含着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机遇:一是居民财富持续增长,财富管理意愿强烈,理财需求旺盛,产品涉及面广;二是融资渠道拓宽,资本市场回暖,新兴市场业务层出不穷;三是电子银行发展迅猛,与电子商务协同效应明显;四是海外并购重组稳步上升,中资企业开拓蓝海,“人民币”走出去,迈向国际化扩张道路;五是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社会保障矛盾尖锐。

    近五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总规模实现大幅度增长,如2010年全年建行自主发行理财产品271期,当期实现收入54.64亿元;产品余额3262亿元,同比增长83.46%。中行本外币理财产品销售量折人民币约28939亿元,比2009年增长87.99%。中小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增长更加迅猛。未来五年,市场对于理财需求将持续增长,理财业务对中间业务贡献度将逐年递增,且通过挖掘“产品链”、“客户链”能有效拉动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

    托管业务方面,近十年来在财富效应作用影响下,社会资金流向出现多方面的变化,资本市场发展之迅猛有目共睹。依托于我国资本市场“黄金二十年”的增长周期,托管业务作为一项满足客户财富安全需求的创新金融服务,具有支出占比低、可持续性强、稳定增长等特征,为助推财富管理起坚实基础。

    第三方支付业务方面,去年6月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首次对非金融机构从事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管理、银行卡收单等支付服务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以往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旅行机票等小额支付业务的企业将开始拓展新的业务门类,如基金直销等,这对传统的银行代销提出挑战。

    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与全球经济金融的融合日益紧密,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及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特别是后危机时代,对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可以重点将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向投融资结算业务方向拓展,并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拓展境内外客户,为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提供便利。

    养老金业务方面,“十二五规划”将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当前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社会保障问题尖锐,民生领域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以及广泛的市场需求均揭示出银行发展养老金业务的必要性。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