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赣金网 作者:赣州银行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赣州银行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一、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常见手段
1.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的旗号,宣传项目的高额回报率,吸引老年人投资。他们往往虚构项目或夸大项目收益,实际并未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而是挪作他用或肆意挥霍。
2.以销售“养老公寓”名义吸收资金。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等为幌子,或者采用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承诺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可获得高额回报,以此非法吸收公众资金。部分项目甚至根本不存在,或存在产权纠纷,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3.以销售“老年产品”名义吸收资金。一些不法商家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然后通过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诱导老年人购买所谓的“老年产品”,实则是以销售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这些产品往往价格虚高,质量堪忧,甚至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4.以宣称“以房养老”等名义吸收资金。不法中介以“以房养老”、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诱骗老年人通过房产抵押借款理财,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二、风险提示
1.高额利息无法兑现。机构或企业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利息仅为欺诈噱头,一旦资金链断裂,高额利息无法兑付,本金也难以追回。
2.资金安全无法保障。机构或企业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老年人钱财。大量来自社会公众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3.养老需求无法满足。机构或企业以欺诈、诱骗的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向老年人承诺高端养老服务或者销售养老产品,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三、防范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朋友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高息回报”“养老服务优惠”等虚假宣传,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要保持高度警惕。
2.查看资质证照。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或投资养老项目时,要仔细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等合法资质,以及是否在金融监管部门备案。对资质不全或无法提供相关证明的机构和项目,要谨慎对待。
3.咨询专业意见。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多与子女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也可以向民政、金融监管、公安等部门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风险防范知识,避免盲目投资。
4.审慎签订合同。在签订任何投资合同或养老服务协议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合同中涉及投资回报、服务内容、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要特别关注,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5.及时举报线索。如果发现身边存在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线索,请及时拨打“12345”举报热线或向当地防非打非办公室、公安机关举报。